“公司想大量招聘业务员,并通过赛马机制优胜劣汰,保留最精英的业务员。但为避免用工风险,公司要求hr在员工入职时与其签订绩效责任状”。这个话题的话到这里都还正常,很多业务性质的岗位,都会签定试用期业绩考核指标,大家做业务的也都清楚,基本也都能接受。
但是,“入职三个月内,销售业绩不能进入公司前30%的业务员,不予转正”,这句话就不太正常了。为什么呢?因为其他公司定的考核指标都是定量的,你这个定的啥玩意,前30%是什么个鬼。
你要说定试用期平均月销售额、利润或订单量等等达到多少,或试用期间累计达到多少,这都ok,大家心理都有个底。因为依据你给的目标,结合公司的品牌情况、产品类别、销售模式、销售政策、竞品情况等,可以思考自己完成的概率大小,有多少把握。
而你要是说得达到前30%,那完成多少算是前30%?能出这种奇葩规定,这个公司还能干的长久吗?大家都不是傻子,会去思考。
就算老板的目的是保留最精英的业务员,起码也得池子里有鱼才行,完全可以定个基本的考核目标,先把人吸引进来,也是保障公司能有收入。不然时间长了没有销售人员,导致没有收入,那不得垮吗。
然后,在3个月的考核期中,再进行观察、筛选,看看哪些人更优秀。毕竟所谓的前30%也是有bug的,万一这批人都不合适,出不了业绩,你到时候怎么办?别说选人了,所谓的“避免用工风险”就更扯淡了。
此外,你也可以直接去了解清楚同类竞品公司的销售情况,在他们公司前30%的人是什么样的业绩情况,在面试的时候,参照他们前30%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指标设定,也比现在的设定要靠谱。
另外,从常规来说,愿意做销售的,都是想赚钱的,一般不会愿意拿个基本工资在这耗着,基本3个月内做不出业绩,就自己走了。更何况,你们完全可以在薪资结构上进行设计,用低底薪、高提成来避免“耗”基本工资的人。
同时,试用期也可以拉长到6个月,合同签3年就是了,6个月的时间足够看出一个人的业绩了(除了长周期的项目类销售等特殊行业)。
销售团队的合理发展过程,一般是多个小团队内部比拼和团队相互比拼结合,逐渐成长出一批拔尖的销售团队和销售人员,再由这些拔尖的销售员去裂变团队、培养人才,最终形成完整的梯队,初级、骨干、标兵、小团队管理者、部门管理者。
梯队成型了后,再不断去替换业绩做的不好的和一般的人员。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良性运转,不至于为了招前30%而天天喝西北风。
之前还写过一篇文章,《别说3个月招20名销售,200名都没问题》,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人生就像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馈于你。共勉!
好了,本次话题就到这里,我是专注分享干货与实战技巧的帅气大叔郑军军,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系个人原创,pg电子官方网址入口的版权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本人,侵权必究!)
1楼 大卡
本篇文章来自郑军军老师的分享,郑老师的分享总能把问题和大家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只讲悬在空中的理论,给出的是更有实操性的pg电子官方网址入口的解决方案。大家可以点击老师头像订阅,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老师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