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认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真理,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我却一直看不起他,而项羽虽然失败,在我心目中,他却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太史公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他将这位失败的英雄的事迹是列在本纪之中的,要知道,本纪一般叙述的都是历代帝王政绩的。
持这个观点的,还有宋代词人李清照,她在《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中这两句,写得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把项羽的英雄豪气都抒写出来了。
就人格而言,项羽的确是大英雄,而刘邦是真小人。
比较下这两人,让人很受启发的:
请看刘邦,他的出身极其普通,而项羽是名将之后,受过严格的训练。
固然,英雄是不问出身的,我们不能说法官的儿子一定是法官,小偷的儿子一定是小偷。
可是出身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个性,比如刘邦就天生狡黠、油滑,爱吹牛皮,是个混混。
刘邦在秦都咸阳服徭役时见到秦始皇出游,发出了:“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羡慕得就差口水流下来了,刘邦的本性就是贪财好色的,好在他有个优点,他能克制。
项羽也看到秦始皇出游了,不同的是:项羽对他的叔叔项梁是这样说的:“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他的叔叔大惊,赶紧掩住他的嘴,从此对这位侄子刮目相看。
这丙句话看似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你自已去琢磨。
话说刘邦后来与竞争对手项羽拼得你死我活,项羽使出绝招:抓走了刘邦的老爸来威胁。
岂料刘邦更绝,对项羽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非要把你的父亲煮来吃,那么请你仁慈点也分我一杯吧”。
你以为刘邦只是说说而已吗?
他就是这样不要脸的人。
后来项羽听说刘邦有意在关中称王,项羽的谋臣范增就与项羽商量,要杀掉刘邦,设鸿门宴请刘邦前来,但刘邦是个十分狡猾的人,他一直在跟项羽诉说他并没有称王称霸的意图,而且愿意归顺到项羽的旗下,项羽就心软了,范增曾多次暗示,项羽都没反应,于是刘邦借上厕所为由逃走了。
范增气得大骂:竖子不足为谋也。
意思是说:没出息的东西,我真是与你没话说。这句话我在30年前的中学语文《鸿门宴》读过后,至今没有忘记。
战场本是你死我活的,怎么能心慈手软呢?这不是优柔寡断,就是妇人之仁呀,但反过来想:这不正说明项羽的可爱吗?
如果设鸿门宴的是刘邦,那项羽就死定了,以刘邦的狠毒是不会给对手逃走机会的。
再后来,形势对于项羽非常的不利,他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大概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这是项羽最后的壮举,这种“士可杀不可辱”的壮志豪气,不要说刘邦做不到,历代做到的人也不会多,要不后人怎么会有:“四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感慨呢。
一个本该称王的英雄倒下了,一个乡间的混混却成了开国皇帝,历史就是这样怪。
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可能项羽有致命的弱点吧,项羽这人有着性格上的多面性,他心肠很软,但另一方面,他又性格暴烈,谁要是触怒他,他是不会放过的,一个人不能战胜自已,怎么还能战胜世界呢?
反观刘邦是无赖不假,但另一方面,他很能交人,也很能容人,所以他麾下人才济济。
韩信对项羽为人的评价是八个字: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他举了一个例子:项羽你手下的将领建功立业,你应该封赏他们啊?但是你是怎么做的呢?
你是铸一个印,印铸好了以后,你捏到手上,舍不得给,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磨过来磨过去,最后磨得这一个方印都磨成圆的了,你还舍不得给人,你都这么小气,以后谁还为你冲锋陷阵呀?
所以,项羽的失败不是没有原因的,也不是偶然的,值得后人反思。
但不管怎么说,英雄倒下了,还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