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熙如
(一)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在现实中类似于这位复旦研究生的选择根本就不是个案。虽然本人20年前从体制中主动跳出,成为体制外的人,但对于当事人的这种选择,我完全可以理解。
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我1999年辞去人民老师的公职,下海广东,先后干过翻译、企管部经理、hr经理、hr总监,上司前后经历了中国人、台湾人、新加坡人、美国人、香港人,途中我去过一些国家,算是比家乡的大多数中学教师去的地方多一些。在我之前的大多数同事看来,我也算是小有本事,至少是有些胆量的,因为当年象我如此毅然辞职的在我们县几乎没有。
我的身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教师这一职业很一般,但好歹也是旱涝保收的体制中人,退休后有一份不错的工资的。但自从下海后,在企业上班不再有稳定的工资,随时都有被炒鱿鱼的危险,并且平时加班多,假期少。但前些年,我丝毫不后悔,因为我初到广东时在深圳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在中学的一年收入,后来我在广州买了房,在企业也从事中层管理,出门有车,吃住免费,似乎日子也不错。只不过,人到中年尤其是过了40岁之后,心态有些变化。我真心觉得和老家的体制内的人相比,他们优哉游哉,虽然收入少一些,其实也不亏,我觉得在体制内其实也挺好的。
不过,我清晰地知道,自己有时羡慕体制内的人是因为现在的经济条件还算可以,有房有车手上还有些余钱,我只是羡慕他人的有闲罢了,况且我很不适应体制内的人对领导的唯唯诺诺惟命是从。学校是天底下最单纯的单位,没有之一,但即便如此,那5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小命掌握在校长大人的手里。你若听话且学会迎合,领导自然不会让你穿小鞋,但如果你太有个性并且不得领导喜欢,只能教最差的班级,自然很是不爽。
近几年教师的工资有所上升,加上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地位似乎比当年好些,原来很多企业工人都看不起教师,现在反而不如教师的工资高了。有时父母和我说,如果你当年不下海仍呆在老家教书,其实也不差的,因为我教的是高中英语,教学水平还不错,如果平时补补课,一年收入至少也有十多万,每月二万的收入都有可能。父母和我这么说,是因为我这几年出差多,且是自由职业,虽然收入还可以,总感觉没有体制内安稳,至少没有退休工资。
那位复旦研究生也很看重【安稳】这个词。我对这位年轻人不了解,不知道这位研究生朋友的家庭背景,但我猜想,如果他的家庭条件可以,不需要他挣钱,甚至他家里有一些背景有一些家产让他继承,又给他找一个不错的体制内的职位,他又何必选择在都市承受竞争的压力呢。说不定,当初他继续在复旦读研究生就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学历,方便回去就职,毕竟这是一所名校,回去更能找一个体面的职业。
所以,人和人不一样,对于我这种农村的家里没有背景、未来全靠自己打拼的男人来说,终究不可能悠闲与收入兼得,二者只能选其一。所以,不要说对方走不出舒适区,人家的家庭条件就是比你好。人家即使生活在小城,也比你生活在大城市舒服得多。
可能有朋友会说,这位朋友复旦研究生毕业,应该为国家多作贡献,可是对方不这么想啊,他只希望过个小日子,这难道有错吗?你看,从古至今,有不少武功盖世的人选择隐世不出,这也不是什么罪过吧,况且陶渊明都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呢。
不要动不动就拿【理想】的帽子压人,不是每个人都想当侠客的。我常常在课堂中说,人要有理想,但理想有大有小,如果你愿意以国为家、决心为社会多作些贡献,这当然了不起,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可能只希望一辈子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常回家看看】那首歌怎么唱得来的?其中有一句大概是“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道出了普通百姓的心声。
我自小就佩服那些为国家、民族抛头颅的热血青年,但对于那些没有大志气、只想过好小日子的人,也表示充分的理解。我总觉得,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职业,他人不有强加干涉。只要一个人的选择不影响他人,不危害社会,选择在大城市就业也好,回到老家做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也可以。至少有没有浪费青春与才华,全由当事人作主,如果他喜欢可以继续坚持,如果未来后悔可以重新选择。
就像我,听了父母的话后也一直琢磨,当年下海的决定是对还是错呢?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对父亲说,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决定,如果可以重来,我还会出去,因为以我的个性,喜欢新鲜的事情,更何况在外面,我的工作环境比在老家好得太多,尤其是见过一些世面。以前在大学修英语专业时,会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那时就想未来如果能和欧美人一起工作多好,并且还渴望到五星酒店去出差、开会。这些愿望我都实现了,尤其是这当这职业培训师这10年,去过祖国的绝大多数地方,开了眼界,感觉不虚此生。
所以,后来我听到有学校旧同事对我说【真后悔当年没有下海】时,我笑着说【体制内外各有各的风景,围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不要总觉得自己做错了。我当年之所以选择下海,是因为三个原因,一是专业还行,二是家里没有钱,如果在老家结婚一定是要让父母借帐的,三是我比较外向,综合起来让我呆在学校教一辈子书,我真不愿意。
复旦大学研究生发帖说自己放弃阿里、百度offer,情愿选择回老家的事业单位拿二千五的工资,我觉得其实是需要勇气的,至少表达得很真实,不虚伪。我想,如果这位年轻人本身性格安静,只希望安安稳稳过日子,真心没有什么过错。
总之,大家都是成年人,每人都要对自己选择的人生负责,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没有在事业单位、央企呆过的人,无法体会体制内的日子有多安逸。反倒是体制内的人,无法想象阿里、腾讯、华为这样的公司,一年到头忙到死,不知道人生一世,到底图个啥呢。不同的价值观根本聊不到一块,我觉得自己飞来飞去生活很精彩,但也有人说我太累,哈哈,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没有对错,只是观点、出发点不同而已。
不要指责有人喜欢呆在舒适区,且不说驱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你也没有这个资格。你真的比对方聪明么,人家比你想的还要透彻。
(二)
再结合朋友老李的故事,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我和老李在1999年年底认识的,我们是江西老乡,那时我们在一家民企工作。这家民企的老板是军人,家在公司附近,平时自己步行回家。虽然在这里工资不高,但老板对员工很好,他的奔驰、宝马平时给我们用,下班后我们一帮同事开车吃火锅、打牌,但我们后来还是辞职走了。老李的父亲是下岗工人,家里也没钱,老李说不能这么安逸,后来他去了华为。我问他为什么辞职,他说为了钱啊。
一晃就是20年过去,2019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坐在深圳的春笋大厦喝酒聊天。我问他有什么梦想,他说没梦想,自己四十五了,估计在华为工作的时间也不多了,只希望以后孩子能够轻轻松松地上学。老李说,自己在深圳买了三套房,其中有一套在市中心,他希望自己的儿女毕业后可以在深圳市中心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下班后不用挤地铁回到住处,也不用再攒钱买房子。工资不用太高,够自己花就可以了。
童年穷怕了的人,就像我和老李,自己会辛辛苦苦攒钱养家,甚至会穷毕生之生为儿女打一些基础,比如送儿女上最好的学校(视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定),至于儿女以后选择什么职业,轻松就好,一定不要像他们父辈这么累。
我是一个很实际的人,在课堂中我常常对学员说,要负起自己的责任,尤其是男人要尽可能为妻儿创造条件,要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值钱。我自己不是一个懒人,也并不想时时生活得象一名战士,我希望一个人在大多数时光里能找到自己的一份快乐与悠闲。
所以,对于话题中的研究生朋友的选择我可以理解,我只是不认可他的另外一个观点,人到35岁职业生涯就到头了,这完全是瞎扯。你选择去什么企业上班是你自己的事,但我要说,只要一个人的心不死,一直在进步,他的职业生涯就不会到头。就像我,现在40多了,职业仍处在上升期,和往年相比,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请我去给他们的中基层干部讲课。
文章写的已不短了,有关职业生涯的话题以后有空再聊。以上纯为本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在文章底下留言,并关注本人的专栏。
【三茅双十一】好消息!必学课程限时超值团,最低1.5折起,最高立省3000元,点击这里,等你参团!
85楼
人各有志
84楼
好好学习
83楼
有钱的人想有闲,闲的没钱的人想办法赚钱,既有钱又有闲的人真的不好找,自己的人生过的舒心就好,谁也替不了谁。
82楼
今天才在一本职业生涯规划书里看到一个观点,特别吸引人,与大家共享。
构建一段成功的职业生涯的目地并不仅在于找到你热爱的工作,而是建立起你热爱的生活。
--brian fetherstonhaugh《远见》
81楼
道出了很多中年人的想法和无法改变的现实。
80楼
都是成年人 怎么选都好 反正结果都是自己承担。
79楼
太正常了,尊重个人的选择。
78楼
很正常啊,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只要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就好。
77楼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趋向于安逸,不想找工作继续考研,在私企感觉累就考公务员。如果这代的学生都这样,实业的发展该如何走
76楼
从国家整体利益上讲,这是个好事,大城市不能把所有的精英都吸收去,小城市农村就会彻底空心化,这是非常不利的。从个人角度讲,这完全是个人选择,别人根本说不了什么。
75楼
从国家整体利益上讲,这是个好事,大城市不能把所有的精英都吸收去,小城市农村就会彻底空心化,这是非常不利的。从个人角度讲,这完全是个人选择,别人根本说不了什么。
74楼
佩服这种选择的勇气。
73楼
打卡学习
72楼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许不需要条条框框去解释去看待,自己开心,自己舒服最重要!
71楼
首先,个人有选择的权利,选择不同的职场,不同的生活,收货不同的人生吧
70楼
我还是觉得一个人不管家境如何,都应该出去看看闯一闯,找寻自己的方向,去见识不同的风景,去体验不同的人生。我不认同老师的想法,我认为这个研究生的选择是很糟糕的,他割断了自己梦想的翅膀。他活成了别人的样子。
69楼
感谢老师的分享,写的很好,只是想纠正一下,台湾人、香港人都是中国人
68楼
我自己毕业就在体制内,而本人性格外向,看不惯体制中的溜须拍马,唯唯诺诺,所以自己跳出体制到了企业。总体上来说,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去生活的权利,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安逸又如何,忙碌又如何?
2015到今年六月,一直从事hr,每天十二个小时的强度,每月休假不足三天,累吗?累,充实吗?充实。随着职位的升迁,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企业形态。与不同的人员相处,得到了很多新的点子。人活一世,活出自己就好,无他。
67楼
不错
66楼
不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