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嘉
来源:boss直聘(id:bosszhipin)
作者丨贾嘉
编辑丨白话日报
排版丨二水
在《红楼梦》里有一个非常诡异的设定:人人都知道有金玉良缘这个神预言,但整个前八十回里,它从未正式成为贾府管理层台面上的议题。最能代表管理层意图的王熙凤,不仅绝口不提金玉,而且明显在嗑宝玉和黛玉的cp。
对金玉组合最明显的暗示和祝福,出自元春端午赐节礼:她把宝玉和宝钗的表礼放在同一档次,而黛玉和三春等而下之。——这是一次非常高明的表态,也是一次试探。
宝钗领会了元春的意思,作为一个不喜欢富丽闲妆的人,她把红麝串戴在了手上表示服从安排。如果元春的意思与长辈们一致,赐婚的旨意恐怕不会等多久。但一件奇怪的事偏偏在此时发生了:天上掉下个张道士,要给贾宝玉提亲。
张道士给宝玉提亲,99%以上的可能性,是事先与贾母通过气的行为。
张道士是什么人?荣国公的出家替身,受过两代皇室封号、做过王公藩镇座上宾,是个阅人无数、有不可替代技能的资深打工人,绝非简单鲁莽的职场新手。你看他给王熙凤递巧姐的记名符,都要拿个托盘送过来,生怕触了别人的洁癖,为人处事之细密周到可见一斑。
站在张道士的地位上,如果不做功课就突然给贾宝玉说亲,不知道要惹多少人不高兴——理论上,不管是史家的小姐、王家的小姐、薛家的小姐,都有正在运作的可能性。在这种时候猛然跳出来竞标,动别人的奶酪,碰钉子事小,在vip客户心里种根钉子事大。
别忘了还有一个重要关节:贾母来清虚观做法事,是奉了元妃的谕旨。而与谕旨一起下发的,是礼单上对金玉良缘的暗示。如果张道士事先有渠道获道这个信息,他出来替人竞标,不但是不识时务,甚至看上去就是专门跟元妃过不去。
张道士见了宝玉,又是抱住问好,又是大赞相貌,顺口就带出一句: “前日在一个人家儿,看见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长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提亲了。要论这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
贾母没有一点犹豫,立刻回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从结果论看,这两句云山雾罩的对话,最核心的信息只有一条:宝玉要晚婚,这位已经十五岁的优秀女孩子超龄了,不考虑。——对照前几章里,贾母刚刚给薛宝钗大张旗鼓办了十五岁生日,祝贺了她的成年,这相当于把宝钗排除在了宝玉配偶候选人之外,在简历阶段就pass了。
这个话题如果放在boss直聘app的《众裁厅》栏目,怕是要衍生出一个新问题:
有个职位描述,要求应聘人颜值高,性格好,年龄不超过15岁,你觉得这算正常,还是违规?
张道士肯定不会再给贾母推送新简历了,因为从贾母的职位描述里,他读到的信息就是四个大字:没!有!诚!意!想想看,老道士加了老太太微信,但凡遇到个“模样配得上的”,就给贾母发个简历,贾母已读不回都算客气,时间长了一定忍无可忍把老道拉黑。
不管张道士提亲的初衷如何,但客观结果就是:他当了一把老太太的托儿,让贾母在公开场合体面、隐晦地堵住了金玉良缘的舆论风声。高启强最爱读的《孙子兵法》里,最高级的技能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
元春在暗示之后,没有再向前走一步,多半是因为她get到了祖母的态度。而且,元春是个聪明通达的人,她绝不会用权力去给祖母施加压力。87版红楼电视剧里,有一段原著没有的剧情是贾母有心撮合宝黛姻缘,但王夫人进宫说服元妃直接赐婚宝玉和宝钗,这个改编,私以为既不符合元春人设,也不符合王夫人做派。
张道士提亲事件对红楼宇宙的影响,远比我们想像中要强烈。一件看上去似乎已经内定的任命,突然不了了之,所有的操盘者、入局者,都各有心事,各怀委屈。
在表面上,它的余波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争吵。宝玉因为这起事件不自在,嚷嚷着再也不去见张道士;黛玉也不自在,抢白宝玉说,你当然恨张道士了,他差点误了你的金玉良缘。宝玉:我冤死,这玉我砸了。玉:我是无辜的……架吵得天翻地覆,恨得贾母捶地说:我作了什么孽,天天为这两个小冤家操心——老太太煞费苦心的安排,这俩孩子一个都没懂。
但宝钗是懂得的,因为懂得,所以失态。作为一个情绪控制高手,宝钗在全书中比较严重的失态只有两次,一次就是宝黛两个小冤家和好之后来搭讪,宝玉还奚落她胖得像杨贵妃,宝钗借小丫头的扇子敲打宝玉说,姐不是你能随便欺负的人。另一次是宝玉挨打之后,宝钗质疑是不是薛蟠背后搞事,被薛蟠无脑反击说:你是因为金锁要有玉的才能配,所以向着宝玉——为这句鲁莽话,宝钗委屈得哭了一夜,不只是因为被说中了女儿心事,更是因为自己的骄傲被按在地上摩擦的委屈。
连一向粗枝大叶的薛蟠都知道金玉的舆论,可见这个话题在热榜上挂得多高,也可见它撤下热榜的速度多快。看似风平浪静的侯府之中,风暴被紧紧盖在茶杯里。若不是王夫人因为一句玩笑话就把金钏儿扫地出门,我们还不知道这位贵妇心中的郁结有多深——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有完全意识到。
平心而论,金玉良缘不是什么魔鬼,十五岁的懂事女孩薛宝钗,能力素质上完全符合职位要求。贾母对宝钗的初选淘汰,也许有年龄考虑,但更多的应该还是出于对亲外孙女的偏爱(其实黛玉才是真·关系户)。但宝钗对这个结果的接受良好,也让老太太很是刮目相看,没过多久,她就当众夸奖宝钗说: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
这是找平衡的安抚,也有某种英雄相惜的欣赏。
读懂表态学,才能读懂红楼。金玉良缘与木石姻缘的舆论变化周期,就是以各种表态为节点的。为了贾母到底是拥黛还是拥钗,红迷们吵了许多年,可见老太太的真实意图藏得有多深(贾母:其实我是天秤座,一直也在纠结)。
无论在什么年代,表达拒绝的态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在boss直聘的“众裁厅”里,很多被揪出来示众的或遭遇举报的招聘者行为,有些也许涉及歧视,但有些只是为了降低沟通成本而“把丑话说在前面”,但它们总会引发不适,其根本原因都是:让求职者感受到了伤害性或侮辱性。
虽然大家都知道被拒绝是一种常态,但所有的拒绝都或多或少代表了对一个人的否定——即使是像“已读不回”这种逃避直接拒绝的行为,也会让人不爽。人们需要确定的答案来放下精神负担,哪怕是个坏消息,总好过没有消息。
在拒绝别人这件事上,也有一个不可能三角:低伤害,低沟通成本,明确传达意图。
如果既要沟通成本无限降低,又要拒绝得清楚明白不留余地,不给人留虚假希望,就总会造成伤害。表达方式过于直接时,甚至会导致双方交恶,难以体面收场。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这样的:孙权为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关二哥说,我家虎女怎么能配犬子?
如果想要大家和和气气体面收场,又要把意图说清楚,既要拒绝,又要不伤人,那就要拿出高成本去做沟通,做思想工作,绞尽脑汁去给人家一个心理上能接受的理由。类似“你学历太高了待在这里太委屈”“你值得拥有更好的,是我不配”。
如果既不想花时间精力做深度沟通安抚,又不想得罪人闹出舆论风险,那信息传递的方式就必须暧昧、委婉,甚至不能把拒绝的话说得太绝对,必须给出各种希望——没有直接否定,就总还有争取的机会。某种程度上,这就是贾母对待金玉舆论的态度:用迂回的方式表态,想让对方知难而退。但这种处理方式的风险在于,对方很可能知难而不退。诸葛亮不想给刘备打工的话,刘备来两三次他都可以不见。但如果刘备来个十次八次,他不出山也得出山。
很多“职场好人”往往不拒绝别人,就是因为他们既惧怕冲突,又讨厌沟通成本,还找不到特别迂回曲折的话术。
最后,所有的拒绝前提,都是你有这个拒绝的空间。有些事是没有拒绝空间的,贾赦突然把秋桐塞给贾琏做小老婆,王熙凤再狠也没有办法选择退货,只能咬碎银牙做长远打算。
(本文来源boss直聘(公众号id:bosszhipin),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