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嘉
来源:boss直聘(id:bosszhipin)
作者丨贾嘉
插画丨二野
编辑丨白话日报
排版丨二水
我曾经认真地想过,表达感谢最高层次的词是什么?
比较早的聊天记录里,被人帮了忙,说声谢谢或感谢,甚至简版的thx都有。现在说谢谢已经看上去太冷淡了,大家基本都是感恩再感恩,附带叩谢手势的感恩。后来感恩好像也不太够用了,又有磕头如捣蒜表情包、大恩大德.jpg……已经无法想象还能如何进化。
语言越来越廉价,本质一直都是稀缺品。在《红楼梦》的时代,站在权势顶端的贾家,虽然可能做过不少恶事,但也可能帮过很多人,提携过很多人,养活过很多人,但败落之际,却只有一个村妇刘姥姥知道涌泉相报。最近新闻里,善良的女孩被她供养过的一家人恩将仇报,更引得大众念叨了许久升米恩斗米仇。
在上一篇里,我讲过一个词叫富兰克林效应: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这个原则还有另一面:如果你去向那些受到过你恩惠的人求助,多半会失望而归。民间恐怖故事里最典型的一则就是,李四对张三有救命之恩,李四落难暂住到张三家,张三老婆问你欠了多大的人情,要怎么还,张三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张三老婆无奈:那就只能杀死他了。——所以中国旧道德教育君子说,帮别人一定要有不求回报的心态。这可能不是心底无私,而是狗头保命。
为什么有些人不感恩?最简单的逻辑是,他认为你所给的,本就是他应得的东西。
最典型的例子当然是贾雨村。此人穷困潦倒寄居葫芦庙时,甄士隐慷慨出资助他上京赶考,还替他写信拉关系。他收了银子包裹推荐信,不过略谢一语,转头就不告而别。看上去是名士风度,其实是凉薄。某种程度上,贾雨村不觉得甄士隐是感情交换,对方就是个天使投资人,而他自己则是人中龙凤潜力股。甄老师白花花的银子花出去,都比不上丫鬟娇杏抛几个眼神。作者写他衣锦还乡之时,先在街上看到娇杏,才备了礼来寻甄家夫妇,满纸暗戳戳的鄙视。
那么,贾雨村得林如海和贾府之力重回官场,步步高升,他感激吗?更加未必。在处理薛蟠杀人案时,有个耐人寻味小细节。门子对他说:老爷你受贾府王府之恩上任,不帮他们亲戚平事儿,日后怎么去见贾王二公?贾雨村立刻回答:我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这句反驳的潜台词非常明白:我获得这个职位感的是皇恩,不是私恩,不要在我面前强调什么贾府王府的力量。
贾雨村后来跟贾府的关系越走越近,底线也越放越低,甚至主动作恶去帮贾赦谋取石呆子的古扇。这一切都更像是谄媚和交换,而非知恩图报。而且我相信,贾雨村对贾府的恨意不会太少,因为他走上一条不归之路的原因,就是上了这条大船,这是他官场的新起点,也是永远抹不掉的污迹。电影《无极》里有句经典台词叫做:你毁了我一个做好人的机会——不管他自己本质上是不是好人,但他只要有理由恨你,就不会感激你。
这个结论,可以借用日本学者中岛义道的这段话来做注脚:“如果对方热心相助,并且不求任何回报,我们自然会产生感谢之情;可是,如果对方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各种杂念,例如为了自身利益打小算盘,自我满足、傲慢、轻蔑、故意施小恩小惠,想要索取回报、固有的义务感……当我们看见这些时,就会立即把道谢的话咽回去……”
你看,帮助别人真的很难,因为还要注意不要让别人产生负面情绪,觉得自己伤自尊了,吃嗟来之食了。本来是施恩,结果变成结仇了。
古代人搞感恩教育时,经常用韩信的例子,说韩信穷的时候吃百家饭,曾经在南昌亭长家吃了好几个月,亭长老婆受不了了,就“晨炊蓐食”(早上做好了饭就在被窝里吃掉),韩信到了饭点过去一看啥都不剩了,只好去城下钓鱼。漂母(一位洗衣服的老太太)看他可怜,管了他十几天的饭。后来他发达了,找到老太太酬以千金。
这个故事有个大bug:韩信只吃了老太太十几天的饭,就酬以千金,他吃了人家南昌亭长家好几个月怎么算?但这个故事又的的确确体现了某种社会真实:你觉得自己供养了对方那么久,简直仁至义尽,结果供养一停,不但没恩,反而结了恨。跟某些人比起来,韩信还算是人品不错了,没有在事后搞打击报复。
刘姥姥能成为整个《红楼梦》的道德高地,就是因为她有无数的理由去恨,但她没有。
刘姥姥两次来荣府,一次真的是舍出老脸,求得了一点安家费用;另一次虽然不是来求人,但被当做了“女清客”,各种装丑弄鬼博人一笑,在一般人看来吃相并不好看——你看事后林妹妹嘲笑刘姥姥是“母蝗虫”,妙玉憎恶到在她离开后要洗地,大家都觉得正常。
但刘姥姥还是赞叹说,贾府真的是“礼出大家”,因为她最拎得清两点。第一,贾府对她的帮助并不图什么,她不是正经亲戚,也没什么利用价值,更不是人家圈子内能常来常往互相点赞的人。第二,这个人对待一个强扭的亲戚,大节上都不失礼数,而且一直在注意不伤她的自尊心。
她第一次来,老凡尔赛周瑞家的还愿意还她的人情,对她说你作为王家的亲戚,还拿我当个人物,我肯定得让你见到真佛;及至见到凤姐,虽然虚客气了半天,但凤姐不等她哭穷的台词说完便主动给钱;她甚至并不知道,王夫人给凤姐传话说,以前他们来的时候从来没亏待过,现在人家来看我们也是好意,不可辜负。她第二次来,贾母拿她当正经亲戚招待,让她用自己喝过的杯子喝茶,临走时让鸳鸯整了一大包礼物给她带走;平儿也整了大包小包一堆礼物,还帮她安排好行程……最重要的是,凤姐还让她给女儿取名字,冥冥之中帮巧姐结了一段善缘。
我们不知道作者写刘姥姥报恩是不是有现实原型,但人情练达的作者,通过对刘姥姥两次进府的详细铺陈,让我们都相信了它是一个闭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双方有充分的感情交换。不是陌生人的利益交换,不全是自上而下的施舍。刘姥姥两次进荣府,都既得到了实利,又保住了自尊,她拎得清自己的分量,也分得清玩笑和嘲笑。
我们相信红楼梦一定是没落贵族的作品,就是因为里面太多不是在红尘中栽过跟头的人不明白的人情世故。贾母、王夫人、王熙凤三代女主人接待刘姥姥时展现出的体面,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推荐贾雨村时的妥善安排。甚至连四大家族里名声末座的薛家,都知道要报答柳湘莲的救命之恩:听说柳湘莲要娶亲,大包大揽地负责了买房子、治家伙、择吉迎娶行礼一条龙服务。
有一段时间,媒体特别喜欢报道感恩教育,顺便揭露不感恩的坏榜样,比如有位明星资助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但明星生病的时候,有些受助者不但不来探望,还在电话里痛斥他不按时给钱。
我相信有些美好品质可以靠教育搞出来,但感恩一定不在此列。因为感动是一种情绪,人是不能控制情绪的,你无法强迫一个人把恨变成爱,把嫉妒变成祝福。法律风俗可以规范行为,但永远规范不了怨憎喜怒。能够让人控制情绪的,只有社会制度和普遍规则,通过某种强行约束,让一个人不得不还人情债——出来混,都是要还的。在《水浒传》里,武松明明知道施恩对自己的帮助一定有所求,但他的逻辑很简单:我坦然接受所有优待,你需要的时候,我就水里来火里去。
最后,讲一个强行要求还人情债的悲剧故事。晋国公子重耳先生被老爹的小老婆陷害,流亡各国寄食,在楚国时受到了楚王盛情招待。有一天楚王问重耳: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报答我啊?重耳想了想:大王你不缺钱不缺地不缺美女,恐怕也不稀罕这些。这样吧,如果我有朝一日登上王位,晋楚两国交战的时候,我军一定退避三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公元前633年,晋楚交兵,晋军退避三舍,楚军中计冒进,大败。
(本文来源boss直聘(公众号id:bosszhipin),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