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秩序智库-慕
来源:混序智库
传统行业的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对于新商业模式的场景感知、场景构建、场景数字化、场景颗粒度的打磨、数字化商业运用,这整个商业系统的构建,传统的规划思想往往难以发挥作用,反而是富于想象力的人才能擘画出未来的应用场景。这首先要转变定式思维才行,传统行业的数字化,不是拿已有的应用场景往原有模式套,而是把行业重新做一遍,不断探索新的商业可能。
首先,原有的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范式,是路径衍进的逻辑,借鉴先行者、其他行业的经验和摸着石头过河,努力攀登行业的天花板即可,是典型的工艺定义行业的思维,经营的是行业。但现在变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是数据时代,原有的行业边界纷纷被打破重新构建,行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被重新定义,被重做了一遍,将由场景构建业务,经营的是场景。
原有的管理理论已经不管用了吗?也不尽然。这套东西经过千锤百炼,当然无比正确,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条件,只适用于大企业的连续性创新业务,适用于迭代演进速度较慢的行业。这也是《创新者的窘境》一书里论述的,如果大企业通过连续性创新,就能永葆青春。可对于一个长期处于圈子的人,难以跳出圈子去构想行业空间,乃至重构行业。冲击颠覆这个行业的,往往来自于其他不相关的行业,人家一旦构建出新的商业应用场景,成本收益模式一旦打通,推进速度将是难以想象的。而这也是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窘境,常常面临被动转型的局促局面,原有的战略规划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为何呢?这个无效可以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一、线性思维与非线性系统创造
战略规划理论只适用于线性的确定性系统,大公司之所以构建了职能型条块分割的组织,对产品设计路线图,其本质就是把非线性的业务系统降维,变成低维度的线性系统。而数字化转型是第二曲线创新,是非线性创新,具有高柔性、动态适应、非线性运行的特点。战略规划理论的思考根基,是建立在精确建模推演出来的确定性世界,是线性系统思维主导的世界,是“显知识”和“明秩序”的世界;而vuca时代是在模糊中前进的,是不固守常规的,寻求的是一切的可能,其追求的不是什么会变,而是在未来,有什么是不变的,基于这不变的基础去追求变的可能,这是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的本身参数是不可精确建模的,是海量非线性的系统动态组合,这里面有大量的“隐知识”和“隐秩序”。
二、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交互创造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的集约化和数字化的推进,传统公司的业务能力是快速退化的,以往隐性知识在线性规划和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常被忽视,无法与显性知识交互,碰撞,创造,运用,积累,沉淀下来,缺少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交织,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造成规划本身难以落地。其表面现象就是企业规模看似强大,实际上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在市场上并不占优势。
三、动态适应性演化,而非规划,是生态衍进思维
传统企业向互联网企业最应该学习的,不是什么数据中台,而是互联网企业是如何在动态的“需求-满足”闭环中,构建起的演化模式,而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好怎么做的。比如“精益创业”,基于最小可行方案mvp进行迭代式演化。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下,“业务-技术”的迭代速度在加快。谁离客户需求近,谁就更能够发现创新闭环的机会,而这种滚动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直到未来市场的主力玩家出现为止。市场是最严格的筛选者,原有体量巨大的传统企业,不见得会竞争得过外来的新生物种。面对非线性、高度不确定的演化式适应性的生态进化思维出现的局面,没有谁对谁错,适者生存而已。
(本文来源混序智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