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消息,此次全国两会,就业相关话题引起高度关注。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带来了《关于首次参保人员缓冲期内社保缴纳减半,但视同全额缴纳的建议》。
建议案指出,今年大学毕业生近1179万,比去年增加21万。另一方面,企业岗位总量供需变窄,企业用工经营成本也在寻求降本增效。过去一年,以互联网为首的人才密集型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调整和人员优化,降本增效几乎在行业内部达成了共识。
姚劲波认为,为保障青年人群就业,可从降低中小企业负担等方面入手。因此,他建议对首次参保的人员就业实施前两年减半征收社保的政策,相应待遇仍按照全额缴纳的政策予以执行,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支出成本,促进就业。
以北京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为例,若月薪为10000元,执行上述政策,每月个人可免缴520元左右,企业每月可免缴1300元左右。
这样做,一是各项就业相关政策从国家层面统筹,用好组合拳有利于稳定就业预期,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升企业信心;二是有利于提升应届毕业生人群的择业竞争力,帮助他们度过职业生涯最困难的开始阶段,助力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难问题。三是在扣缴的环节直接减免,相较直接增加当期的财政补贴支出,不仅可以优化企业的申请流程,同时也降低了财政的当期支出压力。
此外,姚劲波建议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划转社保预算的固定机制,保障民生。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增加转移至社保预算的科目,补充由于执行社保缴费的减免造成的社保预算缺口,维持社保体系的稳健运营。
促进上门经济“品牌化”发展也是姚劲波关注的重点。
随着城市中产阶级生活节奏的加快,做饭、美容、喂养宠物、洗车、修手机等点对点的上门服务已经成为常态。然而,从业者资质不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收费不合理、交易不规范、消费维权难等问题困扰着消费者,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维修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基本为男性,是家庭收入的主力。市场主体超过20万家,大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盈利能力弱。与养老和托育相比,维修服务具有明显的刚需、低频、低客单价的特点,企业毛利润仅在10%至15%左右,也容易造成“一锤子买卖,上门后乱加价”的现象。
姚劲波建议,将上门维修服务纳入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支持范围,适当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也引导企业通过好的服务和好的口碑规范发展、可持续发展。
另外,姚劲波建议推动“上门经济”品牌化发展,加大对好品牌、好服务的宣传力度,树立优秀典型,让好的品牌、好的服务广为人知、深入人心。
其建议,提升行业数字化水平,扶持一批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提升从供给到需求的全链条效率;支持企业开展劳动者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也从源头上提升服务品质和安全;鼓励协会和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的行业标准。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