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老家,你不走的亲戚不代表父母也不走,相当于父母履行了你的职责。再想想一下,别人家的孩子回来落落大方,亲戚邻居一团和气;你却窝在家谁都不见,父母脸上也无光啊……你的这种封闭式想法,却可能给父母带来困扰。
拜年通常都拜谁?拜领导,拜金主客户,拜长辈,拜老师,拜一切可拜之“上位者”……除非你不是一个社会人,才可能无牵无挂,谁也不拜。
你不喜欢很正常,因为大概率属于非上位者。去走亲戚,拿着礼品,可能不一定被重视,还得挤着笑脸;参加同学聚会,总有一些混的好的,爱显摆的,让普通人情何以堪……最关键的是,走完亲戚,参加了同学聚会,生活短期内不会有任何改善。
因此,拜年是无效社交?
实际上,拜年拜的这些上位者都是有价值的, 这价值也许能影响到实际利益,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情绪价值。如客户就可能带来成单,听家里的大姑大姨们唠叨,也是难得的放松。
所以在拜年的行为中,但凡这些人开门了,收礼了,甚至还管饭了,聊得一团和气,去拜年的人心里就踏实了很多。 即便是同学之间的走动,我们的心理仍然有诉求。因为咱们有在家天下的大集体意识中生活了几千年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下,最怕的一评价就是“这人没人待见”,或是“这人连个朋友都不趁”。
作为刚毕业没有几年的职场人,不参加这些社交会怎么样?实际上很多人过年不回家,当然也就不会走亲戚参加同学聚会了。
在老家,你不走的亲戚不代表父母也不走,相当于父母履行了你的职责。再想想一下,别人家的孩子回来落落大方,亲戚邻居一团和气;你却窝在家谁都不见,父母脸上也无光啊……你的这种封闭式想法,却可能给父母带来困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脉圈。天然的人脉圈就是自己的亲戚,你却自废武功。试想下,父母突然病了,需要住院,身在外地的你会怎么办?平常关系不维护,这时候好意思开口不?这时候只能依赖父母的人脉了。
我们的第二个人脉圈就是自己的同学圈。父母为什么要送孩子去更好的学校,为什么很多人报考在职研究生……其实就相当于营造自己的人脉圈。同学和朋友聚会,你都不想参加,时间一长,人脉基本就废了。
我们的第三个人脉圈就是自己的同事。如果对自己的亲戚和同学人脉圈不管不顾,职场人脉圈大概率也是半死不活的。
但现在有些人就这样,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不在任何人的计划里,也没有人在自己的计划里,宁可看着机会一个个溜走,也不想委屈自己。
你不想参加,只是不喜欢,没有看到这些社交的价值,没有看到对个人“成功”的作用…… 按拜年的逻辑,除非你天下无敌,谁也不需要拜,否则拜年就有必要,就一定有价值。成年人了,别天天说喜欢不喜欢,最后不都是看有没有价值?
1楼
讲的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