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公司开始抓考勤抓纪律,岂不是刚好应验了一句话:当一个公司开始强调考勤的时候,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实际上,凝聚力的问题,不是考勤能解决的,如果不能建立员工对企业的信心,越严格只能适得其反。
降本增效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公司业绩不好,就开始提成降本增效。增效不知道如何开展,就开始一味地降本。实际上大部分公司的所谓降本,不是降薪,就是裁员。
这种简单粗暴的降薪或裁员,直接成本的确肉眼可见的低了,但实际上,人效更低了,隐性成本反而更大了。
裁员常用一下三种方式:
按岗位或职能序列比例裁员(较为常用,具有相对公平感特征)
按部门、业务线、事业部等成建制裁员(一般应用于孵化或衰退业务)
按职级人数递增或递减比例裁员(比例上可能基层比例高,也可能基层比例低,这个要看裁员的目的确定)。
很多企业裁员和做预算差不多,都是拍脑袋决定。没有盘点,没有预案,更多的是人情世故。于是出现戏剧性的一幕:企业的确裁了一部分人,但想不到的是部分被裁的员工喜气洋洋,没被裁的反而有点失落。
别的企业裁员,要么节约成本,要么战略契合,或者通过裁员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优势,实现高效发展。为什么有些企业裁员却适得其反?
这也不难理解。当企业业绩不景气,又开始大规模的降薪裁员时,员工能有多少安全感?很多人之所以没有离职,不是认可企业,而是人的惰性作怪。只要还没有被逼到绝路上,就能坚持。
到底是员工先提离职,还是企业先裁员,就像男女之间恋爱一样,分手已成定局,区别就是谁先开口了。本来就有走的打算,现在被裁,也是预料中的事,能拿经济补偿金,岂不是意外之喜?
这样的员工肯定不在少数,于是裁员后就出现了这种现象:有些员工想离职,但不想自己提,希望公司和他协商离职,拿补偿金,因此这些员工工作积极性明显不足,还不好管理。
裁员这种事,虽然是个例,但是唇亡齿寒,同一阶层最容易兔死狐悲,虽然解决了,但是员工与公司感情却会貌合神离。个例的暴力裁员,伤的却是大部分员工的心。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益最大化,就是员工最真实的想法。
裁员并不完全是减少人数,而是换血。既然有些员工想离职,就不要一拖再拖,用最快的速度谈离职,否则人在曹营心在汉,也没有任何效率,还容易传染其他人。当然相对应的,新人也需要快速到岗。
如果公司不想支付经济补偿金,只能从员工严重违反纪入手了,但这个需要一定周期,并且还不一定奏效。毕竟员工想通过离职拿到经济补偿金,就不会轻易触碰红线。
如果公司开始抓考勤抓纪律,岂不是刚好应验了一句话:当一个公司开始强调考勤的时候,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实际上,凝聚力的问题,不是考勤能解决的,如果不能建立员工对企业的信心,越严格只能适得其反。
面对这种情况,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留住核心人才是关键。核心人才可以通过升职加薪等方式留住,至于剩下的,要么你接受我的严管,要么自己熬不下去离职。
9楼
谢谢分享
8楼
老师苦口婆心,是不是想说,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才来问~
7楼
打卡
6楼
裁员的问题在于一定要找出绩效不良的员工,实际上不一定有,大家表现差不多。
5楼
打卡
4楼 garfield627
公司和员工如果心理契约关系破裂,很难再修补了
3楼
打卡学习
2楼
裁员也有方法和手段
1楼 大卡
本篇文章来自曹锋老师的分享。曹锋老师的分享总能看透问题本质,发现关键所在,提出中肯的应对思路,让人阅后思路清晰,恍然大悟。如果你喜欢思维的激荡,一定要多多关注曹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