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问别人怎么做,怎么选的人,往往是爱偷懒的人,或者不知道如何成长的人。
而一个勇于成长的人,却会在自我思索无答案后,总是会去问别人为什么,为什么。
所以,今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问怎么做,怎么选?却少有人问为什么?
管理思考——如果真的喜欢问“为什么”,就对了
——问“为什么”,与问“怎么做、怎么选”的区别
注:
本文2373字,可能会让人有点不喜,但随意喷了。我接受。
虽然其实喷与赞的人都很少了。代表着现在的很多人,真的如我在文中讲的一样,没有探索的动力。
我在三茅的分享中曾经不少次提起过:
在三茅读打卡分享文章的时候,一定要真正的读一下话题中的内容,而不是直接就读分享文。
不然,你有时就会觉得为什么同样的话题,分享的内容却千差万别。甚至有的是完全不同。
这就是因为有些时候,其实话题的题干与话题中内容所表达的内涵,其实是不太符合其原有问题本意的。
就如,本话题中三个问题内容,有哪一个问题是在问“为什么”么?
没有。
一个也没有。
这样的话,如果照题干的来说为什么喜欢问“为什么”的内容,与话题中原题主想要表达的为什么喜欢问“要不要、、怎么选、怎么办?”这样的内容,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因为,当一个人老是问“为什么”的时候,代表他在追寻该事务的本质。这是要提升他对事务的认知,其本质是提升他对世界的认知,价值的认知,这样他会在众多的“为什么”中,最后形成他的世界人生价值观。
也就是一个人会在不断的问“为什么”中,去形成并完善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多看看《十万个为什么》,《奥秘》、《探索》等书籍的原因。这样的书,会解答我们许多的“为什么”,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生活、价值的认识与认知。
而在征询其他的选择性问题,怎么做的问题时,其实质代表大多数提出这个问题的人,都是不懂或者不会,因此想要征询意见。
或者直接就是问的问题,其实就是不明白,而随意乱问的。
或者是没有明达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问题的。
比如:
◆公司只有几十个人,要不要做岗位价值评估?
他其实是想问,几十人的小公司,有没有必要做岗位价值评估?
这代表两个方向:
一个是自己有点想要在企业表现价值。所以,在考虑是不是推出岗位价值评估这个项目。
或者是老师提出要做岗位价值评估项目。但这个hr觉得,本企业才几十人,做什么岗位价值评估。简直是浪费时间精力财力。
前者是自己对岗位价值评估项目的认知不足,自己也把不当住。因此,对于企业体量大小不一,在管理的细致要求上,没有概念。
后者的置疑,其实是想要找一个可以反对推行这个项目的理由。以此减少自己的工作麻烦。
◆新同事不胜任工作,是培训他还是及时止损换人?
其实问话的人本身就没有概念,也没有想过要获得什么回答。
因为他潜意识里,觉得招聘与培训都是很麻烦的。
因此,他不想麻烦,从而在埋怨和责怪。
埋怨领导安排个不会做这个工作的人来做这个工作。
或者责怪做招聘的hr,到底是怎么招人的。不会做,还招进来。
但他就是没有想过是不是应该要改进招聘工作的有效性,提升招聘与需求的匹配度。
◆有量化的绩效指标,但数据收不上怎么办?
其实他没有想过为什么收不上来数据。只想要知道如何去收。却又不知道提炼问题产生的本质。从而提个质量高点的问题
因此,就算他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却往往获不得答案。因为,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去给你假设收不上的场景问题。
但事实是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因为可能性较多。
数据收不上会有很多原因:
有的指标你认为可以量化,其实别人还不知道如何量化。
有的人有量化的数据,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给你数据。
而有的人有量化的数据,知道汇总时间要求,却总是忘了给提报数据。
而有的人负责的绩效指标确实有数据,但他就是不给你报。因为他反感做绩效。因此,要给你添堵。
当然,不能收上数据的原因,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
但就算给了这些场景和办法。其问答的本质,却还是没有去探讨怎样解决收不上来的办法。
也就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指标数据的管理责任问题。
因此,提出上述的选择与怎么做的问题,其在得到回答的时候,其成长性收获,与提出为什么而获得的收获,显然有着显著的差距。
所以,为什么说今天的很多人都很浮躁、很空虚。凡事求快,求形,看似知晓很多,经历很多,却在夜深人静睡不踏实。
其本质就是不够实在。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实在的收获。只知道以形换形,以流量做追求,到最后却不知道能落个什么。
就如前几天的有才现象。
那些追随到荷泽却蹭流量的人,却从没有想过:有才直播几年都不红,为什么能一夜红遍大江南北?是什么原因能让你知道他红?
到底是他的经历让人同感红,还是他的表演质量好得让人喜欢红,还是知道他的人多了才是红?但这些,都是谁让你知道的?
而还有许多喜欢与不喜欢有才的人,在网上论战。真的是大多数人都不知所谓。甚至为其发声。
有人认为草根发红该支持他。有人认为妖怪带魔群舞,该封禁他。
其实这些发言的人,好多连发言的对象与目标都搞错了。
支持有才的人,其实没有错。但支持这种现象就错了。因为个人是兴趣,现象却是社会,现象可能会影响根本。
所以,我们应该要关注的是类似有才现象的这样的文化现象后面的推手。要看其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这才是我们要问的要关注的东西。
这放在hr的成长上,其实是一个道理。、
就如我在《》一个人成长的能力,从来不能只看经历某一事或多少事,或者做对多少事。而是要看他在做这些的时候,能不能认清这些事务的本质是什么,能不能有更好的应对办法。这样经历后的认知与经验萃取能力,才是一个人的成长能力。
所以,一个人能不能快速的成长,就在于他是否能认真的去探讨事务的本质和根源。是否会在该事务已经结束后,还会去回顾并试图寻求一个更优解。
而这就是不断的问“为什么”的魅力所在。
小结:
爱问别人怎么做,怎么选的人,往往是爱偷懒的人,或者不知道如何成长的人。
而一个勇于成长的人,却会在自我思索无答案后,总是会去问别人为什么,为什么。
所以,今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问怎么做,怎么选?却少有人问为什么?
其本质,还是信息的便捷性,让人们懒于思考。而信息与知识的丰富性,虽然快速的填充了大脑,却缺少了土壤与经验的催化,总是显得生硬,不是自己的。
所以,很多人看似成长很快,但有点虚啊。还得补。
7楼 方小个
工作中一定要多思考,多探究问题的本质。
6楼 进击的风信子17072108
#赞赏# 在理
5楼 馨楠
老师说得对,要先看问题,思考之后再看分享
4楼 星矢40112
有点虚,得补。
3楼 樱桃小丸子09832
一个人能不能快速的成长,就在于他是否能认真的去探讨事务的本质和根源。是否会在该事务已经结束后,还会去回顾并试图寻求一个更优解。——成长能力。收藏起来
2楼 盖聂39099
打卡,说得太对了!
1楼 豆豆发芽了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