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正有价值的隐性知识,岂是“访谈”可以萃取,没有足够的基本功,是无法萃来的,要么知识人自己萃,要么想办法长期卧底,还有其他方法吗?欢迎一起讨论。
表面是经验,其实是习惯
对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进行“萃取”,通过访谈,不管多么深入,一定是收效甚微的,因为“难以言传”嘛,明知如此,还为之,真不知怎么了。
如何萃取/提炼/总结它们,我是这样分析的:
1,基本特点1
这些隐性知识或经验,手中有,口中无,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只有搞清楚了它们,才能更好寻找“萃取”的办法,我认为从“口中的有或无”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口中无
一些经验/做法/思维/技能等,由于是长期练习或偶然灵感所得,正如练武需要打通仁督二脉或者具有某种超智慧高情商等才能与之“有缘”一样,也就是可以表演/操作给你看,就是无法说出来,或者说出来的内容不完整,不能完全呈现它们的全貌,正如照着武林秘籍所写那样去练习多久,也不会练就绝世武功,需要高人亲自指点和教授才行。
其实,这不难理解,打个比方:人类社会或自然发展至今,所呈现给我们,或者留给世界的东西,可以用语言/文字/声音/视频/图画或其他可以保存下来的形式记录的内容,占世界留下来信息的比例有多少呢,我想有没有1%都成问题,绝大部分的内容,是无法传下去的,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许多非遗项目,由于无法用可以保存的形式记录下来,慢慢归于无法无人继承而消失。工作中一些经验/做法/技能等,真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的,关键是语言的表达太有限,根本无力呈现和还原它们的真相,加上一些人的表达能力本身不强,它们就很容易成为“手中有,口中无”的哑巴经验。
2)口中有
要说这些经验都是“口中无”的东西,还是有点绝对。
一次说不清说不完说不全,可以两次三次无数次嘛,总会慢慢无限接近真相的。即使是表达者讲话能力有限,但只要多次描述,也会越来越完整。人家盲人摸象都可以摸一个大概,如果摸的人多了,摸的次数多了,是不是就接近真实的大象了。
所以说,这些“口中无”的东西,其实有的是“口中有”,但关键是这些人是不会轻易随便讲出来的,毕竟他们付出了那么多/积累了那么久,是自己的养家糊口的本事,就那么一些“秘密”可以在同行中拿得出手,如果都传给他人了,今后自己还怎么混。
从以上分析,它们的特点,不应是“口中有无”的问题,而是:脑中有,手中有,或经验,或流程,或思维,如果再高度总结,已然是“习惯”。
2,再看特点2
这些隐性经验,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还是社交活动中,如果掌握了或熟悉灵活使用,对人生和成功是有非常重要作用,不妨略举几个例子:
做某项复杂工作或零件加工时,有的人为啥不知道怎么做或屡次出错,而有的人,从谋划/准备/选材料选人员选设施设备/实施步骤哪些先哪些后各步骤需要哪些东西注意什么细节等各个方面都考虑得非常周全,甚至可能出什么意外或突发情况都想到了。越复杂的工作,越需要这些“隐性经验”。
下棋/打麻将,除了弄假外,为啥总有人“赢多输少”,而你却“输多赢少”呢,下棋,人家也能比你多考虑几步,除了具备一些基本技能和常识外,恐怕对人性的了解/记忆力这些也有关,还有就是已然养成了特定的思维流程或习惯。
尤其是加工制作某些产品时,往往由于设施设备无法精确到客户所要求的那么精细,就完全需要依靠操作者的感觉,不少大国工匠就是这样的水平,除了反复试验,就是坚持,就是不断总结,其实,我们做哪一项工作不是这样的呢,哪有一次两次就成功或者超出别人水平的呢。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明白:隐性知识,除了形成习惯外,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没有牢固的基础,不可能成就高楼大厦。
3,题主无法萃取
题主只是负责企业培训工作,对公司内部拥有“高明”经验的员工,是无法萃取他们的经验的,理由有三:
一是题主没有基本功。要萃取那些东西,面对那么多不同的岗位/工种,萃取人不具备相应的扎实基本功,是根本看不懂听不明的,也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何谈提炼总结出更高级别的“隐性经验”啊。正如一个小学生怎么去提炼大学生学习优秀的经验呢?一个不会打麻将的人怎么去获得麻将老手的高超技艺呢?
二是方法严重错误。隐性知识,表面看是知识/经验,或者是流程,其实是习惯,这些东西,怎么可能通过“访谈”坐在屋子里或者停下工作来与你谈得出结果呢,人家能讲的,要么是宽泛/浅显的大道理,要么是人人都懂的基本操作,怎么可能说那些“关键的过筋过脉”的绝招呢,说了,不就把自己卖了吗,自己还怎么立足啊,即使说,也没办法说准啊。明明是做出来的东西,想通过“说”来还原,不是强人所难,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三是情商低了。人家n年习得的本事,又不是哪个教给他的,是自己辛苦积累的,不知花了多少时间/精力才拥有的,你是什么人啊,凭什么要说出来给你听,你给多少钱啊,如果说出来,n年的付出不就全废了。
不清楚题主为什么要做萃取这件事儿,不知是领导安排还是自己头脑发热,也不知是太过于自信还是自告奋勇,总之,其结果是极其打题主脸的了,当然,题主如果萃取自己负责的培训工作方面的经验,还是可以的,只是不知题主这些所谓经验“价值几何”。
4,萃取的两条途径
可以获得货真价实的两条萃取经验的途径,简单分析如下:
1)员工自己
让拥有这类隐性知识的员工主动分享,这是比较好的办法,但一定要通过鼓励,而且力度还不能小,包括奖励/声誉/加班等办法,具体的形式可以有:
培训/讲座/分享,写书,演示,具体做工作或产品等。这样的方式最值得提倡,可以一举几得,员工有提升,分享人有利益,公司有经验沉淀。
2)卧底
包括题主在内的任何想萃取经验的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想在锅边转悠/河边走走,就想掌握真本事,两个字“没门”。
如果经验人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真东西,其实,也是可以物色“卧底”的形式,与经验人一起从事相同的工作,安排在相邻的工位,加上萃取人,智商情商都不低,交朋友/请吃请喝/嘻笑颜开等拿捏得很好,通过n年的摸爬滚打,一定会萃到不少东西,只是,到头来,萃取人会不会“变心”,不再想把真东西拿出来啊,这就是要承担的风险,需要提前考虑到。要么安排亲信,要么有相关的厉害协议。
除了这两种形式,其他的暂时没想到,只要不是走走形式/掌握不了真正的经验,都是可行,值得一试的。
5,其他用途
如果能够萃取到足够的这些隐性知识,一定是有大大的用途,比如:培训,出书,转售等。
不过,需要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由于这些东西是经过他人传授或者习得,如果想拿来谋利,特别是萃取成为公司管理文件的,公司就拥有了知识产权,所以,一是要经过对方书面同意,二是不要夸大作用与价值,三是要充分评估是否有用武之地,四是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否则,也只能是短期行为,弄不好还要惹出纠纷或官司。
13楼 毅行
用心,坚持。
12楼
说的太对了,太合心意了,有的人多年积累的东西岂是你一两句话问到的,看到就学会了的
11楼
秉骏哥,我有近三年没有登录三茅,一来就看到你的文章,很开心
10楼
bei行为事件访谈
9楼
要有足够的基本功
8楼
学习
7楼
打卡
6楼
感谢分享
5楼
领导让萃取经验,我能怎么办呢?
秉骏哥李志勇
@老邹:只能执行啊,边做边汇报。
4楼 amorbubble
听老师一说发现更难了。。
3楼 red wan
感谢分享!!!
2楼
学习了
1楼 大卡
本篇文章来自秉骏哥李志勇老师的分享。大家可以点击老师头像订阅,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老师多多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