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应聘者总是希望通过“美化”自己来得到工作岗位。如果是适度的美化,则无伤大雅;而如果是过度夸张甚至是欺骗,就代表此人的“人性”有问题了。对于此类人,我们坚决不能要。但问题来了——我们怎样鉴别这些“撒谎”者呢?一个非常使用的办法是“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的相互印证”。 下面,就以本人所经历的一个真实案例来进行说明。 1.什么是直接信息? 所谓直接信息,是指应聘者对书面问题或问话内容的正面表达。比如,在笔试中,应聘者a 先生写道“既能独立开展工作,也能与团队成员一起完成较为艰巨的任务”,在面试中,a 先生也做出了相似的陈述。这两种正面表达就是直接反馈。 2.什么是间接信息? 所谓间接信息,是指应聘者正面回答之外的间接信息。还以这位a 先生为例,他笔试时的书面答卷行间距小且向下倾斜,笔压重且字体小,卷面写得满满当当,字体从头到尾几乎不变,间接说明a 先生可能内向、悲观、固执且比较自我。但这只是一种推断,我们此时还不能确定。 3.怎样相互印证? 一个重点的细节是:在用语言陈述“自己既能独立开展工作,也能与团队成员一起完成较为艰巨的任务”时,a 先生下意识地做出了扶眼镜的动作,目光游离、回避,这就可能意味着他在撒谎(显然,他并不善于撒谎),这也反映了一些间接信息。 最后,小组讨论时,他只说了一些“皮毛性”的观点,而当他主动站出来代表小组做总结时,又说出了很多非常独到的想法,并特意强调“这是个人想法,不代表大家的意见”。 我们据此可以做出间接推断:此人比较自私,不愿意与他人“一起完成较为艰巨的任务”。在此案例中,对a 先生的直接探测和间接探测相互印证的结论只有一条——此人不可用。 具体操作上的技巧,大家可以留言提问,我们共同探讨(有问必答)。 摘自:周施恩,《人力资源管理高级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重磅推出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推荐读物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自主教材 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配套教材
1
1
1
分享
每月经综合计算排名可上榜
上榜用户将获得200~800不等的茅豆奖励
1楼
腻害,实用,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