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只要211以上学校的学生,其余学校的简历我们看都不看”
“我们现在急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通过替换更新来提升研发人才结构的质量”,
“哪怕说我给你五万块钱,你能从西安交大招到五个学生,这笔投入我们都觉得值”
以上,来自于我今天拜访的客户-朱总的口述。作为公司销售总监的朱总,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感叹?我们今天和他们团队的拜访,有哪些共性的话题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
“我们只要211以上学校的学生,其余学校的简历我们看都不看”
“我们现在急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通过替换更新来提升研发人才结构的质量”,
“哪怕说我给你五万块钱,你能从西安交大招到五个学生,这笔投入我们都觉得值”
以上,来自于我今天拜访的客户-朱总的口述。作为公司销售总监的朱总,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感叹?我们今天和他们团队的拜访,有哪些共性的话题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别急,往下看:
客户背景:这是一家正值行业风口、快速发展的公司。2018年成立,短短五年时间获得快速发展,目前已启动了深交所上市方案。公司高管团队均来自新能源行业top级的公司(和我们对接的陈总,在入职前舍弃掉大厂给的股票,套现了百万后入职了当时还是处在“襁褓”中的小公司。)这五年,依托于新能源行业的崛起,公司也在快速的野蛮生长中,不管是业务量还是团队人数都是翻了又翻。
目前,公司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供给速度更不上业务的发展速度。作为一家60%为技术岗的技术型企业,研发人才的培养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难中之难。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java、结构工程师等等岗位,面临着缺口。这种缺口不是数量不够,而是质量达不到公司的要求。他们尝试通过社招去补空缺,但效果不理想,一是无法批量供给,二是质量层次不齐,三是团队融入难。为了能批量的网罗优秀的研发人才,他们希望借助第三方力量,提升人才的吸引率、招聘率、保留率。
和客户的链接
其实这个客户是我第一次见。在这之前,销售跟我分享了公司和这个客户的合作史,我觉得也蛮有意思的,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第一次成单的场景。
他们今年和我们校园招聘部合作了20万的校招项目。主要是借助我们的力量做校招品宣、网络招聘渠道宣发、线下入校招聘等。说起和他们的合作,销售用了三个字“没想到”;没想到第一次去见客户,把我们能做的事情和做过的案例呈现给客户后,客户当场就决定要做这个项目;第二天我们就内部走合同过法务了。
是的,你没看错,20万的项目,客户在第一次见面就决定买单了。也许你会觉得,买单的人一定是老板吧?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没想到销售跟我讲,他们见的是销售部总监朱总,朱总是在公司里除了老板之外的二把手。
确实,见过了这么多客户,做了这么多项目,第一次见到初次见面就消费20万的客户。
(校招端是另一个部门同事负责的,我是负责后续的新员工培养)
和客户的对话
昨晚销售给我发短信,问上午是否有时间去见见这个客户。我当然欣然向往,一是去汇汇那个初次见面就拍板做20万项目的朱总,二是和他们探讨,这批新员工找来后,在他们的培养阶段我们第三方可以做些什么?
整场的交流,大概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有几个有意思的观点碰撞,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朱总的想法:我们是一家低调务实的公司,之前一直在拓市场研产品,没有重视过雇主品牌的建设。而且最近2年我们也不需要去做雇主品牌,我们不需要去做包装,去做一些高大上的东西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如果学生是看了我们做的非常酷的视频,非常有特色的招聘文案和海报,是被我们做宣讲时吹得哪哪都好而吸引来的,这批学生就不是我们的目标群体,他们来了后也不会长久。我们相信能懂我们的学生自然会来。比如,他们懂新能源行业的好前景,他们懂初创快速发展企业的机会。。。。
其实对朱总有这个想法,我们表示理解,但不赞同。在招聘口,做雇主品牌建设,不是给学生画饼,也不是在给公司加“滤镜”,而是那句古话“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企业,你如果不把自己的好展现出来,学生们怎么会看得见,怎么能在一堆好的企业中发现你家的独特之处?
朱总的想法:我们给新员工的待遇是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而且至少是15薪。公司的薪资结构也很简单,不搞套路,不搞绩效工资那一套。固定工资 项目奖金 年终奖金,我们不考考核,你要干得好升职加薪非常快,你要干的不好那公司也不会留你。为了更好的招到优秀的人才,我们在面试谈薪环节,遇到非常优秀的学生,基本都是他们想要多少的薪资我们都能满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的学生会拒掉我们的offer。你看,今天还有个学生跟我要毁约,说打算去他们老家的一家央企单位。
在朱总的观念里,我只要给的薪资够高,学生自然会都想来。但现在00后的z时代员工,他们找工作时,钱早已不是决定因素了。在这种不确定的时代,他们想要的是那种确定性,比如公务员、讲师,国央企单位等等,哪怕薪资没有那么高,但至少稳定,不担心毕业就失业,也不担心35岁后被裁员。。。。
其实这个问题,我并没有和朱总单独去聊。但一个多小时的沟通下来,我发现朱总对人才的需求还是集中在入口,也就是招聘端。他们当下急需要突破的是要找更多优秀的人进来,他们愿意花钱花时间在这一块。但却忽略了新人来了之后,怎么样让新人能留下来,在各自的岗位上能干得好。这也就成了后面我和朱总进一步沟通的重要内容了。明年新人都到岗后,我们如何让新人转角色、融团队、提能力。
在最后结束时,我问朱总“你们在招hr负责人吗?”(目前公司无专业的hr,人力事务性工作由前台兼任,朱总这个销售总监分管)。朱总笑了笑“也一直在物色,但没有特别合适的,这年头招一个真正有料懂业务的hr不容易啊。”
至此,本期客户走访落幕。我们下期见!
三茅的小伙伴们,我正在参加三茅网2023年度"最受欢迎分享专家评选瞩目奖"活动(12月31日截止),每个三茅账号每天可以投5票,诚邀大家为我投票啊,连续点“立即投票”5下就ok了!投票网址是:https://m.hrloo.com/hr/special/vote/detail?id=384&vote_id=34
作者简介:黄林,15年老hr,现任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人才发展顾问,推行“让管理者都能成为团队的人才官”理念。
2楼 大卡
本篇文章来自黄林老师的分享。大家可以点击老师头像订阅,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老师多多交流哦~
1楼 twigs007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