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人资与老板高度同频,可以适当给出自己的建议,如果不能高度同频,建议多给信息,支撑老板的决策。
高管入职与离职,都有许多前置性工作。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的高管来历都很神秘,空投的频率很大,hr的作用也仅限于办理入职手续。
当蜜月期淡去,出现不和谐因素时,hr又不得不挺身而出。当初谁做出的引进决策不重要,把这个烫手山芋平平安安地送走才是价值所在。
新来的副总入职已有半年,其分管的部门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成绩,算无功无过,加上受到其他高管的排挤,能感觉老板的耐心在一点点消失。
这种情况很常见。
很多公司空降高管,都寄托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要么想颠覆性地创新,要么想让业务有一个质的飞跃,但并没有匹配相应的授权。
或者说,企业并没有适合高管的生存环境,十分功力能发挥三成就算成功。文化又是制约高管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所谓的一加一大于二,而是各种排挤。
在这种情况下,高管很难做出亮眼的成绩,能无功无过地活下来就很不容易了。
老板的高期望与高管的无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老板私下希望人力给他一些建议,副总要不要留?如果留该怎么做?如果不留该又怎么做?
如果人资与老板高度同频,可以适当给出自己的建议,如果不能高度同频,建议多给信息,支撑老板的决策。
高管入职后公司给了哪些任务,完成情况怎么样,为什么没有完成?人资可结合高管表现评估其能力。
高管入职后争取到了哪些支持,面临了哪些挑战,创造了什么价值?人资可以对高管的行为对标这个岗位的胜任力,评价其后续的潜力。
如果数据允许的话,可以将高管与其他高管入职的半年数据做比较,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高管的综合能力。
从高管的定位出发,给出老板一些建议。
如果是顶替离职的高管,作用是稳定,留下来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高管的作用是新增,这事情就复杂了,离职了还得再招聘,谁能保证下一个一定更好?这也是老板为什么要听取你的建议。
如果高管是一次性的,即不合适以后也不打算再招聘,及时止损是最好的选择。
再换一个角度,从高管本身出发。
老板一个人可能想了很多种可能,但也得考虑高管的意愿吧。
假设高管也认为和老板气场不和,或者有点水土不服,早就想一走了之。这事就简单多了。
如果高管认为自身表现尚可,还想继续干下去。这事就有得谈了。
综合下来我们会发现,最大的难点在于:老板不认可高管,但高管自我认可度高,这种错位才是人资关注的核心。
7楼
打卡
6楼
这种情况太常见了,最主要的是老板要想清楚路要怎么走,高管只是帮他实现,自己想不清楚,换谁来也救不了。
5楼
三种选择,很有启发
4楼
老师讲得很好,hr给建议时还是要尽量客观。
3楼
我们公司就招过一个高管,刚来那叫一个蜜里调油,没想到过完春节就没声没息地走了。
2楼 风云风云
学习了
1楼
本篇文章来自曹锋老师的分享。曹锋老师的分享总能看透问题本质,发现关键所在,提出中肯的应对思路,让人阅后思路清晰,恍然大悟。如果你喜欢思维的激荡,一定要多多关注曹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