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招聘中各种测试,仅为录取与否提供参考,还需要结合求职者经历/业绩/笔试/背调以及面试时的诸多信息,才能较为客观的评价求职者。况且测试的内容/回答者真实意愿程度/测试体现出来的内容等,都是需要再考量的,如果奉为经典而不需还动脑筋去考量,这与猪脑和机器何异?
通知的人,是猪脑还是机器?
求职者因为属于intj性格,就没被录取,而且还是“被告知”,不清楚这个“告知者”是hr还是其他人,总之,他(或她)不是猪脑就是机器。理由如下:
1,这么直接的人,你来告知啥?
不管是hr还是其他人,既然是通知求职者没被录取,就一定要想到求职者获知后的可能感受与反应。
没被录取,是因为属于intj人格,换成你是求职者,会不会问几个为什么呢,告知者将如何回答呢,比如:
凭什么我就是那个人格?随便测试一下就信了?你不查一下我是不是在全部真实回答?那个测试的工具或玩意儿值得信任?你是什么人格才通过当年的测试的?有了那个工具还需要你们这些人做什么?
以上问题还是比较君子的做法了,如果比较激动或生气的,恐怕就要骂人了,根本不动脑筋,更不想想其他方面的情况,就靠测试来判断,一定会引起求职者许多疑问,没有较高hr专业水准或深厚交流沟通技巧,是不敢轻易以此为理由来通知求职者的。
不然,很容易被求职者问尴尬,既丢自己脸面,也让公司形象扫地,更可能成为行业笑柄。告知求职者结果,不是想当然的容易,只告知的话,三岁小孩都可以,那何必要你来呢?肯定是为后面求职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准备啊,你不能回答,全都丢给领导,你算什么,要你来做什么,就当传话筒吗,那还是三岁小儿都可以完成。
做hr或管理或沟通交流工作,最好不要直接,间接或曲折式更能起到润滑作用,比如:本案不这么直接告知,而以其他更多一点的理由或者综合性的感受来委婉拒绝,很可能不会滋生出那么多求职者疑问,自己处于尴尬境地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
2,什么是intj,你吃透了吗?
不管是hr还是其他人员,动不动就拿一些缩写的英文字母或折腾人的做法,是比较幼稚的做法,有本事,你就用大家都听得懂的简单直接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说明白。
在我看来,不管是九型/十六型/三十二型/八十一型还是千型/万型/百万型人格测试工具,虽然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理论,不完全否认有其合理性,但毕竟是n十年前的东西,如今时代/人员/环境等都变化太快,现在要拿来针对“新人们”直接套用,我认为是万万是不可以的:一是太多的情况变化了;二是这些老东西需要改良使用;三是七十亿人可以浓缩成那么几型吗,那不是成千万上亿的人都是同一个鸟了?
即使如本案所述那样的人格个性,仔细想想“容易洞穿别人,冷漠疏离,很难用任何情感道德b架他们”,这不就是与老板或正治人物的要求非常贴近吗?社会的精英特质也,你公司就容不下吗?是你公司害怕,还是自己水平差啊。
况且,任何人都不可能固定不变的,受环境和不同时段的个人追求影响非常大,怎么能用死眼睛来看人呢?如果其他方面没问题,为什么不可以大胆试用呢,现在招一个合适的员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啊。
3,招聘,不应如此操作
通常来看,招聘,需要有简历筛选/通知面试/笔试/面试/测试/背调等,大型单位还会弄得更细致,单独一个测试环节,可能就有不少内容和子环节,还会组成多人小组进行把关。
如果招聘其他环节都通知,甚至测试中只有这个intj是“有问题”的,包括背调在内都被认可,如果就这样没被录取,这是说求职者的悲哀,还是用人单位的绝对与无情,还是管理或招聘的简单粗暴,还是说用人单位有资格或条件来东挑西选。
按照通常的做法,多数单位不太可能因为这一项的疑问而被否定,看来,此事出得“反常”,必有妖啊。站在一个hr者或常规企业管理者角度来看,这样的事,不太可能出来,要么是哗众取宠,要么是故意搞怪,要么是想上热搜而为之。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落实到具体的招聘或录取工作,都不宜如此操作。对求职者,一些基本或重要的条件达不到,是可以拒绝的,但如果信奉这些洋人创造的工具测试或作用,就有些离谱了,毕竟国内许多管理和习惯/操作等与洋人的做法差别太大,为啥要以他们的为准呢,我们是不是应该讲究实际情况更为有效呢。
招聘工作真有如此简单,那我们hr就不会成天烦了,如果相信如机器或猪脑般的测试工具,就容易错判误判,也就说明操作者也如机器或猪脑那样简单了。
总之,做任何事情,仅用单一方式或某个方面就下结论,是容易出现偏差的,如果被外人或同行知晓,更是会贻笑大方。
11楼
把通知的人劝退了吧,这情商……
10楼
也不知这样算不算违规~
9楼
明显的招聘歧视。即使是因为intj这个原因,也不能如此直白的告诉求职者,应转用其他方式告知不成功应聘即可。
8楼
打卡
7楼
有点宁可错杀1000,也不放过一个的意思
6楼
就是不想要你,随便找一个借口
5楼
如果仅凭人格测试否决一个人,那就太不专业。hr不是应该从多方面考察这个是否适合应聘的职位吗?不过,也许这只是一个否决定的借口而已。但是以此为借口是不是对应聘者不尊重?
4楼
打卡
3楼
学习了
2楼
之所以会登上热搜,说明争议性比较大
1楼
本篇文章来自秉骏哥李志勇老师的分享。秉骏哥是三茅资历最久的老师之一,已在三茅分享近第12个年头,发布文章2000多篇,且每一篇都是老师的用心写就。很多小伙伴愿意把秉骏哥当作hr攀登路上的先行者。大家可以点击老师头像订阅,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老师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