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业务部门员工对领导不满意,作为hr该怎么做?
话题中的情况非常的普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都是一样,这个涉及到一个著名的原理-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管理心理学的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dr. laurence peter)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指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大家可以回想下自己身边晋升的情况,在人才晋升方面,公司通常的做法都是根据评估,选择业务能力强、业绩好,在原来岗位表现特别出色的人。但是业务能力强的人就一定适合管理岗位吗?
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不胜任,有些人在晋升为管理岗位后,会通过公司培训、自学、请教等方法,快速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而有些人天生专注于专业领域,不喜欢管理的那一套方法论,也不喜欢去钻研沟通表达、人际关系处理、团队管理等东西,埋头自己单打独斗。
还有一些人处于上面两种类型的中间部分,对管理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属于顺其自然那种。
这时候我们会疑惑,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让有管理能力的人来担当团队管理者呢?
理论上是如此,但是实际中,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如果内部提升了一个人当管理,而他平时却业务能力一般,你会服他吗?这会造成什么情况?造成团队内部矛盾,其他优秀人员离职。
如果是空降一个管理者过来,如果他自己在单独领域或模块没有突出能力,那么也是一样,团队成员不服,做不出领导想要的业绩,也待不了几天,原团队也会出现问题。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不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无法服众,下面的员工会有意见,而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大多数无法胜任,会造成业绩下降、团队混乱、新晋管理者离职等负面情况。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机制,需要人资部来主导、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分几个方面。
1.评估与晋升机制
员工努力想晋升是为了什么?无非就是被认可和更好的薪资待遇。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在研究双通道晋升模式,就是为了让不愿意或不适合做管理的那部分业绩能力强的员工,不用必须走管理通道,就可以在专业通道实现晋升,并匹配更高的薪资待遇。
所以,企业要建设良好的评估机制与晋升模式,识别哪些人不愿意、不适合做管理,然后走专业通道发展。(双通道模式就不在此展开了,想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2.新晋管理者的培训
新晋管理者的通病是:经理的岗位,业务员的思维。
这个阶段首先要做理念的转变:通过管理他人完成任务,作为自己取得成果的关键,即通过他人达成目标。
其次,一线经理要转变工作方式,明白自己需要做的事:定目标、定计划、定分工、及时沟通、辅导他人、适度授权、奖罚分明、人员培养、跨部门沟通协调。
那么,如何实现理念的转变、工作方式的转变,这就需要hr做好“赋能”。“赋能”的方式主要是公司培训(管理者转身系列课程,也可以外请老师授课)、管理人员经验交流分享会、高管1v1帮带等,给理念、给方法、给工具、给示范、及时咨询解惑。
3.设置过渡期
让新晋管理岗位的员工,有6个月的过渡期。顺利渡过过渡期则晋升为正式的管理者,如果没渡过则转到专业通道,薪资待遇与管理者持平,以减少能力强、业务强的员工离职。
这就需要打造能上能下的机制与文化氛围,需要明确公司对新晋管理者的期望,期望他们在过渡期内,有什么样的工作表现,达成什么样的工作成果,要设立明确的绩效考核要求和标准。
最后,我们回到话题中的情况,“业务部门的员工大多数都在吐槽他们的领导,说他们的领导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们,没有尽到领导的责任。”
针对这种情况,先对业务部门的员工进行分别访谈,了解情况具体情况,员工的吐槽、不满点,看看他们指的“领导的责任”具体指什么,看看哪些是管理者身上的问题,哪些是公司制度的问题,哪些是员工的嫉妒心理等等。
同时,对新晋管理者进行访谈,聊聊他的想法。然后综合具体情况,通过团队融合活动、管理者培训、高管帮带等方法进行针对性改善。
事业要远些,事情要近些,愿谋细微者,方可成大器。共勉!
好了,本次话题就到这里,我是专注分享干货与实战技巧的帅气大叔郑军军,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系个人原创,pg电子官方网址入口的版权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本人,侵权必究!)
12楼
我们企业采取的带教方式,这个挺好的。
11楼
打卡
10楼
打卡学习。
9楼
小企业都不愿意做培训的,更多的是hr要去干预辅导。
8楼
谢谢分享!
7楼
学习啦!
6楼
在晋升前,选骨干进行培训,看看他们的潜力和意愿,这样就更好的晋升合适的人。
5楼
打卡
4楼
其实提前培养也是一种方式。
3楼
打卡学习了
2楼
郑军军老师——
本篇文章来自郑军军老师的分享。大家可以点击老师头像订阅,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老师多多交流哦~
1楼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