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基于战略所确定的目标不能够被很好地实现时,组织可能就无法持续发展下去。因此, 在目标值来回摇摆时,首先以盈亏平衡点为依据,确定基本目标值,这是必须要守住的。目标值太低,低于盈亏平衡点的值,这样的目标值有什么导向价值?
由于电商公司计划性弱,期初定的目标,期末一考面目全非。这时候,不管你用多高大上的绩效考核方式,kpi、bsc、pbc、okr、mbo等等,最终权重、目标值定的不准或者无法有效分解公司的战略主题,考核出来的东西和公司要求做的、和人员的真实绩效水平有偏差,根本没法用,于是又回归到老板、管理者用拍脑袋的方式定绩效结果,最后要么hr背锅,要么怪绩效不行。
评价标准和绩效目标的制定是绩效管理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很多企业所做的考核指标实质上是没有评价标准和绩效目标的。没有评价标准和绩效目标的绩效管理激励作用是有限的。
在谈到目标管理时,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不同的贡献,但所有的贡献都必须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的努力必须全部都是朝着一个方向,他们的贡献必须互相衔接而形成整体——没有缺口、没有摩擦、没有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当基于战略所确定的目标不能够被很好地实现时,组织可能就无法持续发展下去。因此, 在目标值来回摇摆时,首先以盈亏平衡点为依据,确定基本目标值,这是必须要守住的。目标值太低,低于盈亏平衡点的值,这样的目标值有什么导向价值?
电商的管理大部分都比较粗放,如果把权重都放在目标值上,必然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我们可以把重心放在目标值的评价上。
我们可以这样分类:按目标要求完成任务,效果超出预期,系数1-1.2;按目标要求完成任务,效果达到预期,系数为0.8-1;距目标要求仍有提升空间,系数为0.7-0.8;过程推进较好,但未完全达到目标要求,系数为0.6-0.7;过程推进不佳,且距目标要求有较大差距0.4-0.6;无不可抗因素,但未能有效进行过程推进,未完成任务,系数为0。把过程推进作为一个衡量因素,结合目标值,评价会不会更合理一些?
目标值来回摇摆,意味着销售预测十分重要,但进行高质量的销售预测却并非易事。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客观因素的变化,竞争因素的变化,电商面对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大环境。提高销售预测准确度有哪些绝招?
通过销售漏斗完成加权预测,是最常见的销售预测方式。销售漏斗中每个销售阶段都有对应的金额和赢率,两个数值相乘即该销售阶段可能漏下来的金额,最后汇总每个销售阶段的数值总和,即整个销售漏斗的加权目标值。
销售预测是以产品的销售为中心的,产品的销售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关的系统变量很多,如市场需求潜量、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售价等等。而对于这些变量进行长期预测还是短期预测,这些变量对预测资料的要求,预测方法的选择都有所不同。
实现精准的销售预测,第一步要搭建精细化的销售流程。精细化的销售流程不是简单的销售漏斗的几个阶段,而每个流程阶段都要确定需要完成的具体步骤,同时明确销售完成这些步骤所需要的销售技巧和销售工具,包括确定每个阶段的产出物以保证每个流程阶段的完成。这保证团队有共同的销售作战语言。
在销售流程体系中,只有当销售了解客户目标和痛点,并已经找到客户支持者并赢得该支持者的认可。这样系统、标准的销售流程的搭建,从销售到高层领导者对销售阶段和赢率都有一个清晰地认知,在共同的销售语言下,实现精准的销售预测变得容易很多。
如果公司如果制定准确的销售目标,绩效考核就多抓过程,但最终的解决办法一定是编制更准确的目标预算,并精准的进行分解。
2楼 red wan
感谢分享!!!
3楼
学习
1楼 行者next
说实话,上面每位分享者的文章我都看了一遍。除了两三篇外,大多数不具备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大多是在讲大道理。本人认为,作为成立一年左右的电商公司,管理水平和规范性偏低是正常的。我比较认同的2个观点:1、按销售漏斗数据进行预测,比如看后台数据,有多少人进入店铺、浏览时间超过1分钟(或其它时长)的有多少人?收藏或加入购物车的有多少人?买单的有多少人?12个月的后台数据进行分析,大概可以推测出来数据。
行者next
@行者next:上述可以进行回归分析,大致算出转化率。此外,每个月花在广告费上的销是多少?推广费的变动与销售额变动的比率,也进行回归分析。这样也大概可以预测资源的投入。2、李志勇分享的,目标本来就不需要准确。这个观点和以前联想柳传志分享的,他们创业初期,定目标都是拍脑袋的,没有精准的预测方法,想法是一脉相承的。企业面对的是uvca的时代和外部环境,所有的几乎都是变量,怎么精确预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