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会是企业评估运营状况、发现问题、制定策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保障持续发展的关键决策平台,其重要性不可小觑。
下面我们就通过日常会议中经常出现的3种现象,引出企业究竟该如何开好经营分析会。
一、经营分析会3大误区
1.报喜不报忧--缺乏数据标准及比对
一家资产规模庞大的企业,其体量高达千亿级别,竟在步入11月之际方才察觉到一个关键业务单元已累计亏损逾亿元之巨。“亏损的阴霾难道是今日初现?”业内专家指出,回溯前十个月,亏损的阴影或已悄然潜伏,甚至显露端倪。遗憾的是,相关管理层出于种种考量,选择了能瞒则瞒的策略,直至无法再掩饰方才公之于众。然而,这一迟来的揭露已让年终前宝贵的调整与补救时机擦肩而过,实乃痛惜之事。
在企业运营的常态中,经营分析会议往往演变为了一场场表彰大会,台上光芒四射,尽是业绩的辉煌与个人的荣耀;即便业绩平平,也不乏以辛勤汗水与感人加班故事博取同情与认可的尝试。而对于那些不得不面对的不佳表现,则更倾向于幕后协商,避免公开尴尬。
这种回避直面现实差距的普遍现象,其根源深植于管理层的心理顾虑——惧怕颜面扫地、责任加身,同时,也映射出企业管理制度的缺失:缺乏对差距深入剖析的明确要求,预算、核算及预测机制构建不完善。
2.直接谈行动而不找根因
大部分人缺乏根因分析的意识和方法,更愿相信个人的经验判断。于是一谈差距就提改善行动、一谈问题就开处方,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很多人习惯凭经验判断问题,不愿深挖原因。一遇到问题就急着解决,不问为什么。找原因很难,尤其是自己的问题,像打自己脸。公司没要求或团队不懂怎么找原因,那问题就永远在那。不找原因,不改进流程,问题下次依然会出现,团队也无法成长。
3.只有回顾而无预测
许多企业在回顾往昔、审视自身不足之际,往往倾向于提出诸如“强化……”、“优化……”等口号式的行动计划,或是实施后未能实质性改善经营绩效的举措。此类做法,我们通常不客气地称之为“形式上的动作”或“虚晃一枪”。之所以将其定义为“虚晃一枪”,是因为这些计划缺乏明确的时间表、衡量标准、责任主体及成果验收机制,更未能清晰阐述其如何具体促进经营成果的积极转变。
这种“虚晃一枪”的现象,根源在于对问题根源分析的肤浅与不足,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的模糊。我们之所以进行深入的复盘与总结,旨在从过去的战役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接下来的战斗乃至全年度的经营战略提供坚实的支撑与指导。
二、经营分析会核心议题
经营分析会的核心目的非常明确且单一:它不是个万能筐,什么琐碎小事都往里装,更不是炫耀成果的舞台。它聚焦的核心,就是每月一战的胜利。我们齐聚一堂,只为探讨如何在下个月赢得漂亮的一仗。任何偏离此主题的讨论,都请暂且搁置。
而在这里,我们只谈眼前,只论如何集中火力,确保每月都能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因此,经营分析会的唯一议题,就是凝聚力量,确保每月都能打赢这场战役。
经营分析会的核心内容精炼为三大议题:
1.战果复盘
首先审视上一轮战役的胜负。若胜,则深挖成功要素,将其固化为流程与制度,为后续战役提供宝贵经验;
2.差距根源分析
若存在未达标的指标、目标或业务、产品、客户方面的失利,关键在于深入剖析失败根源。此环节至关重要,务必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推诿,精准定位导致失利的根本原因;
3.未来战略部署
基于上述分析,明确下一轮战役的目标、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并评估所需的资源与支持(即“炮火”)。确保每位参与者都清晰了解接下来的任务与方向,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三、经营分析会怎么开?在哪开?
1.经营分析会的召开顺序应自下而上,始于基层单元,逐级向上汇总
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在于最贴近市场的一线往往能最直接地洞察问题的根源。以某互联网公司营销总监的案例为例,他在阐述差距时提出的五个原因,在其五位副总看来或许截然不同。这正是因为问题的根源深藏于一线——客户现场、生产现场或实验室中,即“炮火连天”之处。因此,从基层开始,逐层承诺目标与行动,能确保决策的精准与高效,这家公司也因此实现了业绩的飞跃式增长。
2.会议应追求高效与直接
cfo在此扮演了“吹哨人”的角色,需毫不留情地指出问题所在,无论是部门间的协调障碍,还是经营成果的不足,都应一一曝光。随后,运营部门也应跟进,就品质、成本、客户满意度等关键环节提出挑战。之后,各经营单元依次上台,深入剖析差距、挖掘根因、规划改善措施,并展望下一阶段的战略部署。
3.在整个会议过程中,高层管理者应保持克制,避免过早干预或提出未经深思的建议
毕竟,未亲临一线便难以准确把握问题的全貌,更无法给出切实可行的pg电子官方网址入口的解决方案。因此,高管的角色应是倾听者、引导者,而非决策者。
会议结束后,还需确保一系列跟进措施得以落实,以巩固会议成果,推动公司持续进步。
本文是作者多年做管理咨询的一些经验之谈,一家之言,不足之处欢迎斧正。大家有其他好的方法,欢迎留言评论或私信,共同探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