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书是诸多学习方式中较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方式。读书是与智者的深度对话,是向智者学习最廉价的方法,是构建系统性知识结构和认知的最佳途径,让读书成为一种本能的习惯,成为一种持续向上的力量。
在充满变化和不确定的时代,在一个内卷和躺平充斥在我们身边的环境下,如何不被割韭
菜,保持一个真实、确定的自我。读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让学习能力成为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最确定性的能力,并通过持续学习锻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奋斗路上,最可靠的事情是学习!持续学习可能是我应对不确定环境最廉价的出路,它让我保持着一种持续向上的力量!
读书是诸多学习方式中较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方式。读书是与智者的深度对话,是向智者学习最廉价的方法,是构建系统性知识结构和认知的最佳途径,让读书成为一种本能的习惯,成为一种持续向上的力量。
一、读书的驱动力
笔者从不读书到读书习惯的养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读书只是单纯的受到想更快、更好做成事的驱动;第二个阶段更在于危机意识的驱动,但背后是职业成长的驱动,想更快实现能力与发展的突破;第三个阶段基本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变成了工作之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背后我想仍然是受到持续向上力量的驱使。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时候对这句话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被动的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家长的要求下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就这样懵懂的一路走来。虽也渐渐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但可能还是由于年少时缺乏生活的压力,对世界残酷的竞争过于无知,或者过于盲目自信的认为自己有能力做的不比别人差。所以,读书一直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奢望,直到自己真正步入社会、踏入职场,想获得快速的成长、想将事情做的比以前更好、比他人更出色,就这样想要更好的欲望和强烈的危机意识,才让读书学习逐渐成为像一日三餐一样不可或缺的一种需要与习惯。
最近又看到读书可能是你唯一的出路。细细品来,别有一番感觉,无论社会环境如何,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从社会主流的视角来看,读书(学习)可能真的就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持续学习的能力是我们唯一可靠的核心竞争力。我也将自己读书(学习)的过程大致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功利性学习:基于做好某项工作进行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案例的学习;这时期的学习相对还是零散与聚焦的。如为了做好绩效激励方案,会通过度娘、线上学习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并树立一个信念:既然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做这件事,那就一定要比巨人做的更好。第二阶段是关联性学习:基于做好某项工作学习与该项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案例的学习;如为了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不断学习干部培养的专业知识,学习他人的优秀实践案例,同时还学习干部选拔、激励与管理等相关的专业知识。第三阶段是系统性专业学习:站在全局、系统的角度去学习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业务运营的逻辑。第四阶段是发散性学习:基于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价值进行战略、经营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学习。当然四个阶段不是完全隔离的,且每个阶段对企业战略的理解、业务的学习都是贯穿始终的。
在读书和分享的过程中,时不时总有朋友问我读书的时间从何而来?以及能否推荐一些书单之类的问题。我的回答往往也很简单,甚至俗不可耐。读书时间是挤出来。如早起开工前的时间,问题是你能否战胜温床,我是一个从不睡懒觉的人;如中午休息的时间,问题是你是否无午休的习惯,我是一个无午休习惯的人(不过惭愧的是,近一年虽然基本也无午休,但也不看书了);如周末等假期,能否放下手机、放下无用的社交,捧起让你充满睡意的书本、、、、、、
我从不刻意去追求读书的质量,只是基于需要去看书,哪怕看时书中有一点或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让我视为知己、让我有所收获就足够了,即使合上书本后全还给了作者又何妨。三是,我是一个笨人,也是一个懒人,一般情况下看书只会一句一句的看,且再好的书也只愿看一遍,除非后面用到再去查。四是,关于书单的分享,更多的还是基于工作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去读书。
五、选书经验
中国人均读书量近些年虽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相对于一些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谈到读书,难免有不少人,尤其是刚开始读书时,都会遇到“读什么书”和“如何选书”的问题。我作为一个不读书到无书不欢的读者,也曾经历过,甚至如今仍会面临如何选书的问题。不过在此过程中个人也总结了一些个人选书的经验。
一是,以工作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聚焦书的分类,最好能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如确定战略管理方面、人资管理方面、财务管理方法、国学、科技等。
二是,选书要与自己的学习阶段和能力现状及期望相结合。选书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太冒进,否则就容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和出现知难而退等情况。如一个普通员工不能天天看如何当总经理的书,否则就容易出现大错位,漂浮在天上,食不了人间烟火。所以原则上小学生一定要读小学生的书,同时可以适度读一些中学生的书。如我选书的类别就是结合之前分享的功利性学习、关联性学习、系统性学习和发散性学习来确定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选书的主方向和类别。
三是,选书要首选经典之作,并且要国外国内相结合者来选来读,避免洋为我所学但却不能为我用。一般每个领域都会有经典之作,这个选起来一般不难。
四是要认作者,这个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读书的初级阶段,一般不会读某个企业出来的人写的书,因为他们的思想、认知和观点有其工作经历的局限性,而一开始自己可能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和消化力。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相对的权威者,哪怕是新兴的领域。同时,对于国外的书籍,要重点关注一下翻译者的背景,要不然好书可能读不出好书的味道来。
五是最后要认出版社。现在的时代感觉是个人就能出书,出书相对没有那么难,所以通过判别出版社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大致判断出书的优劣,更何况出版社也都有自己相对比较聚焦的领域。如有的出版社在管理类书籍中名气就比较大,出的书大多都是经典之作。
读书,难免会有人让你推荐书。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荐书之痛,个人认为推荐书比自己买书要难的多了,一是,自己买书是自己花钱,给他人推荐书是他人花钱,不但要对他人的money负责,还要对他人的收获负责。二是,时不时总有朋友让我推荐一下某方面的一本书,这个应该是我荐书最大的痛。它的痛在于我真的不知道该推荐那一本书。同时,我也不认为读书学习有捷径,可以通过一本书让你一下提高很多。学习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才会构建起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知识体系。三是,也有朋友会在恭维之后让我荐书。如你在战略、组织、人才、运营等方面都挺有想法或挺专业的,能否给我推荐两本书。这种情形下,虽然也会很纠结,但至少我还能有得回,不至于让我陷入只推荐一本书的尴尬与痛苦之中。坦诚的讲,即使恭维的话缩缩水还有点真实性可言的话,那我也不知道是受了那本书的影响。有的书可能当时看感觉有共鸣、有收获、有启发,但合上书一段时间后,可能对书中的内容已经没有太清晰可见的记忆,只留下了这本书好或一般的记忆,我也经常以忘掉了可能就是收获了来自我安慰。所以我觉得,某人在某方面的专业或洞察,有可能会受某个大师思想的深刻影响,但大多不会只是因为仅仅读了那本书。个人认为这大抵应该是读书、工作与思考等相互交织的结果吧。
我绝对算不上一个读书人,真正的读书人爱书如命,有高格局、高境界,他们对选书、读书等肯定有高境界的思想和见地。我只是一个有点读书习惯,每年会比中国人均读书量多读两本书的低层次读书者而已,所以以上仅为个人读书过程中的点滴经验之谈
12楼
赞👍
11楼
谢谢老师的读书经验
10楼
谢谢分享
9楼
现在书变多了,出书也容易了,选择也变得更难了
8楼
荐书确实有风险,除非是推荐专业对口的专业书籍
7楼 左左19891005
打卡
6楼
学习了
5楼
学习是应对不确定环境最廉价的出路,廉价两个字感觉有些不妥
4楼
打卡
3楼 幸运之神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选书也是这样
2楼
我也想成为一名爱读书的人,但拿起的总是手机~
1楼 大卡
周红磊老师——
本篇文章来自周红磊老师的分享。大家可以点击老师头像订阅,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老师多多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