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按时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首先,用人单位未按时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具体数额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和月工资的数额计算。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即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其次,对于劳动者来说,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同时,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还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此外,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总之,未按时签订劳动合同是一种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劳动者来说,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申请支付令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假设张某于2020年3月入职某公司担任程序员,公司应在一个月内与张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然而,公司未能在三个月后仍未与张某签订劳动合同。张某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和经济补偿。如果公司拒绝支付或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张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未按时签订劳动合同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也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同时,劳动者也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