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q上看到了一位网友的分享:他去面试,本以为胜券在握了,没想到面试官突然问他,如果他后面接到了更好的offer,他还会选择现在面试的公司吗?
面试官问得出其不意,他回答得非常真心,他说:“那如果有个比我优秀,要价还比我低的面试者,你还会给我offer吗?”
“有了更好的offer后会怎样选择”这一问题,其实不难回答。真正让面试者为难的地方在于怕说真话失去机会,说谎话觉得虚伪张不开嘴。
其实只要使用本心回答法,三步之内就能解决面对这一问题张不开口的问题。
很多时候,面试者遇到一个面试题目,都会选择顺着题目本身去回答,而不去思考题目本身是否逻辑正确。特别是面对这样一个有些刁钻的题目,在面试官的步步紧逼下,智商很容易跌破下限,情商也会瞬间搁浅。智商跌破下限时,除了不会,说不出来个所以然。对面的面试官等半天还得问一句:“这就完了?”情商瞬间搁浅时,脱口而出的就是冒犯,会当面质问或诘问面试官。稍加理性分析就会明白“更好”从来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所有的工作,没有最好,但永远有更好。重新定义“更好”时可有两条路径:1、故事法以情动人;2、理性分析法,表明忠诚度。故事可以说服并影响人的思维并且不会着痕太重。用故事法阐释“更好”时最好跟过往经历相关,用一两句话交待故事,用一句话总结观点。比如,“我之前干过2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我选了离家近的,第二份工作我选了工资高的。但我发现怎么选都有遗憾,会顾此失彼。所以我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贵公司,因为现下您于我而言就是最好的。”理性分析法的重点在于体现观点的深度和条理性,重点在于前后一致,可以自圆其说。比如:“选offer就像是做投资,我比较喜欢掌控感,喜欢稳健投资。选offer要看行业,要看眼下,还要看未来,如果贵公司录用我,我相信我好几年都不用考虑换工作这件事。所谓更好就是践行长期主义。”有了第一步的铺垫,接下来进入的环节就是具体分析。记住,你只有拿下一个具体的公司,才能在市场上取得一份工作。你对面的面试官他不是一个面目模糊的人,而是一个带着立场和任务的人。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发现,想要快速地建立别人对你的好感,形成人际吸引,需要找到相似性。将来有可能跟面试官一起共事的公司,就是你搭建相似性的桥梁所在。面试官问你如果有更好的offer,你会选择谁?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他所期待的一定是你能选择他,同时还能说出具体的理由。1.上网查询该公司的pg电子官方网址入口的文化,标注他们的发展侧重点。2.多渠道搜集内部员工对公司的评价,找到重要的认同点。3.思考这些公司优势为什么是你看重的,跟个人规划搭桥。比如,“我是一名不按常理出牌的客户经理,而贵公司的pg电子官方网址入口的文化就是鼓励创新,包容创意。私底下,我也上网了解过贵公司的工作氛围,这点对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我认为跟谁共事比做事的回报更能提供养分,在这点上贵公司在我眼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总之,你要告诉面试官你不迷信完美,你只相信合适,当下的选择于你而言就是最优解。面试中,真诚才是必杀技。如果有多个offer,不妨坦诚。毕竟,面试是双向选择,有选择权的人才会受到重视。不过,offer现状要不要提是可选项,不是必选项。要不要提需要注意几个原则:不是所有信息都是真理,也不是所有offer都有量级。职场中有含金量的offer以一敌百。10个不知名的小庙通行证只能证明你在某一个阶段里徘徊,只会暴露你的无力感。面试公司知名度、业界排名上的提升才是你获得更好offer的杠杆。哪怕你手里有10个offer,你也要做精选。说的时候选各维度具有代表性的。比如大厂职位还可以的,小公司职位高的,一般公司薪资待遇好的。职场需要自证,面试要求短时间内证明自己的能力,有权威者为你背书比说一万句话都有信服力。“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面试的本质其实是面试者和面试官心理上的博弈。永远不要着急把自己的底牌透出去。和盘托出就像做好了排练,显得过于刻意。适当地停顿、含糊,反而会引发对方的好奇。不太急切、用力地表达不仅会给自己留下思考酝酿的时间,也能给对方留下进退有度、从容淡定的好印象。履历优化和履历造假有些时候就差着一句话。面试时,为了抬高身价而故意向面试官透露并不存在的offer,或者夸大offer的优质性反而会弄巧成拙。现实职场中,一个谎言需要十个谎言来圆。说谎什么时候都不是上策。对于offer这件事,你不能无中生有,伪造它的真实性;也不能私自篡改它的性质,杜撰它的阶梯性。所谓粉饰就是一定范围限度内的履历优化,但不改变它本身的性质。比如,另外一个公司给你的职位是财务助理,你就不能说是财务总监;你可以说那个职位虽然也是财务助理,但在整个华东地区的相同职位上,对方开出的薪资待遇却是数一数二的。面试时,真诚永远是必杀技。找到自我和面试公司的连接点才是赢的开始。正如一场准备充分的面试,从不是泛泛而谈;一份好的offer,也不是泛泛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