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决策的七个步骤:1.界定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决策不力往往是因为没有真正清楚地认识问题,或者把决策的焦点聚集到错误的或者并非重要的问题上去。所以说,正确地界定问题通常是决策成功的前提。界定问题时要问几个这样的问题:发生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时候发生的?已经造成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还可以分成哪些更小的问题?将问题切割成更小的问题,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地看清问题的全貌和真实的面目。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剥洋葱法",把大问题一层一地剥开来,分成一个个的小问题,最后问题的实质就自然的显现出来。比如出现次品率升高的问题,我们一般就会从人、机、料、法、环等诸多细节,借助鱼刺图的分析方法逐个排查,原因就很容易水落石出。问题的厘清需要花费时间,在决策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新资料的发现而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因此问题的定义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
有效决策的七个步骤:
1.界定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决策不力往往是因为没有真正清楚地认识问题,或者把决策的焦点聚集到错误的或者并非重要的问题上去。所以说,正确地界定问题通常是决策成功的前提。
界定问题时要问几个这样的问题:
——发生了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时候发生的?已经造成了什么影响?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还可以分成哪些更小的问题?
将问题切割成更小的问题,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地看清问题的全貌和真实的面目。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剥洋葱法",把大问题一层一地剥开来,分成一个个的小问题,最后问题的实质就自然的显现出来。比如出现次品率升高的问题,我们一般就会从人、机、料、法、环等诸多细节,借助鱼刺图的分析方法逐个排查,原因就很容易水落石出。
问题的厘清需要花费时间,在决策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新资料的发现而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因此问题的定义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过不断的调整、重新的解释,一次比一次更为完整、更为清楚。
2.设定期望、条件、内容
期望:决策期望达到的目标和结果
条件:设立可衡量的标准,时间、质量、费用等
内容:要决策什么
注意:要明确问题的限定条件。你不可能同时达成所有的目标,很多情况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须设定优先顺序,有所取舍。也就是说,要明确列出决策所要实现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优先排序和取舍。
3.搜集资料,阐明信息
在开始搜集资料之前,必须先评估自己有哪些信息是知道的,有哪些是不知道的或是不清楚的,才能确定自己要找什么样的资料。信息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过多的资讯只会造成困扰,并不会提高决策的成功机会。因此必须依据信息对于决策目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相对重要性,判断哪些信息是需要的,哪些可以忽略。
搜集资料的技巧:列出所需所有资料,排出先后顺序,不受个人或部门偏好影响,利用可靠的资料来源
阐明信息的技巧:明确资料的意义,澄清模糊信息
注意:多搜集“反对方”意见
4.衍生意念,创设方案
列出所有可能的方案,这个阶段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事实上,不是想不出来,只是因为考虑得太多,觉得什么都不可行。但是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大家相互脑力激荡,提出各种想法,不要考虑后续可行性的问题。比如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等决策工具和方法,就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多更好的创意和想法。
在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时,不要考虑“什么样的决策才会被接受”,因为在考虑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决策者往往会丢掉重点,迷失决策的目标和方向,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决策。正确的做法是,先判断出正确的决策,然后再采取折中的办法,让大家接受决策。
某些方案如果确定不可行或是超出本身的能力范围之外,可先行剔除,再开始讨论其余的方案。美国科学家本杰明·佛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建议一个不错的方法,这就是成本效益分析法。把每项方案的优缺点条列出来,优点的部分给予0到 10的评等,缺点的部分给予0到-10的评等,最后将所有优缺点的分数相加,这样就可以得出每个方案的总分,决定哪一个是正确的方案,这就是著名的“本杰明·佛兰克林决策法”。参考这一方法,我们对最后选出的决策方案再进行最后一次的考量与评估,决定性的评估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维度
|
是不是?
|
有没有?
|
成本
|
最小?
|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
质量
|
最好?
|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
效率
|
最高?
|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
效果
|
最大?
|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
风险
|
最低?
|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
短期
|
能否取得成效?
|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
长期
|
对长期利益是正面还是负面影响?
|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
关联
|
对其它人、事、物是否有负面连锁反应?
|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
5.评核方案,去芜存菁
分类资料:回顾期望结果和条件,将条件划分为“必须的”和“有了更好的”,然后为条件排序。
评估和选择:优先考虑满足“必须条件”的方案,再评估“有了更好的”条件,或者根据条件排序评估方案。
复杂的决策:预见最好、最坏的结果,长期、短期、正面、负面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并准备应急计划。
注意:避免偏好某一方案;偏好无风险方案;决策步骤、设定的条件是否清楚,是评估方案的关键。
6.传达定案,实践决策
注意:列出任务、明确时间、责任到人,充分的计划和沟通时确保决策成功实施的关键。
7.过程把控
有效决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执行决策过程的把控,对决策的执行进行及时调整。
关于群体决策:
所有的决策不是为了对错,而是为了权衡利弊。
群体决策有特定的优势,能了解更多的信息,能尽可能多的涉及不同的方案。但是,群体决策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这就可能导致大家最终变成了对错之争。所以,一定要明确决策是为了权衡利弊,不是争辩谁对谁错。
对于群体决策而言,常遇到的问题是:是否能够得到最好的决策?如果你是这个目标出发来进行群体决策的话,就会有很大的偏差,因为群体决策一定不是最好的决策,它是一个折中的、考虑了多方面的选择,所以要求群体决策获得最佳的效果是不可能的,群体决策最大的功效是控制风险而非得出最佳决策。
我们在实践中需要关注影响群体决策的六个关键问题:
1.参与的人数不要太多。5-8人最好,太多人很难形成一个共识的决策。
2.每一个参与的人必须全程投入,认真负责。有些人参与决策的时候,喜欢隔岸观火,当时没什么意见,但是等决策确定、执行出问题的时候,他开始讲话了:你看我当时就没表态,觉得就是有问题。这种人对决策是有伤害的,应该要剔除掉。
3.责任要分开。群体成员的背景一定要不一致,如年龄、专业等,更重要的是责任要分开。
4.避免一些心态。例如不是真正响应,而是虚假的响应,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压制意见,因人废言等。
5.要充分让所有人表达意见。不批评,不评价,不打断,发挥自己的作用。每一个人都要大声地表达,因为群体的答案永远都跟讲话声音特别大的人的认识靠近。尽量说服别人,而不是命令别人。
6.不要在意流程而要在意责任。我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很多时候我们在意了流程,一个一个地签字,但是没有很认真地履行责任,往往后面签字的人,都认为前面签字的人已经承担了责任,所以他只需要判断之前的人是否签字,他就签字。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公司的决定往往是最基层的人所做的判断。
最后,分享一下关于人生的决策方法。
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选择的结果,那么人生如何高效决策?
认知心理学专家、前世界扑克冠军安妮·杜克在新书《对赌(实践版)》中分享了工具箱式的“6步决策法”。
步骤1:列出所有可能产生的结果。
步骤2:通过对比每个结果带来的回报确定偏好——你有多喜欢或不喜欢每个结果?
步骤3:评估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概率思维)。
步骤4:评估决策将产生你喜欢或不喜欢的结果的可能性。
步骤5:考虑其他候选决策,重复步骤1——步骤4。
步骤6:比较这些决策选项。
做决策时,我们的目标是在愿意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选出最有利于实现自身理想的方案(如果没有好的选项,那么目标就是选出损失最少的方案)。
如何提高猜测的准确性?
杜克给我们的工具是同时考虑“内视角”和“外视角”。
内视角是指从自己的观点、信念和经历出发看待世界。许多常见的认知偏差,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内视角的产物。
外视角是指别人如何看待你的处境。
要弥补内视角,就要摆脱自身经历的影响,尽可能了解别人的观点和世界的本来面目,因为这正是纠正性信息的所在。
了解别人的观点,其价值不仅在于他们知道我们不知道的有用信息,能够纠正我们的不准确之处,而且在于即使他们掌握了完全相同的信息,也可能提出不同的看法。
外视角能纠正内视角的错误和偏差,所以看问题时要先从外视角出发。允许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接受别人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会让我们更接近客观事实。
越接近客观事实,我们在决策中用到的l圾信息就会越少。
世上最好的保鲜就是不断进步。共勉!
好了,本次话题就到这里,我是专注分享干货与实战技巧的帅气大叔郑军军,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