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宜读书】我读了一本好书,推荐给你-pg电子官方网址入口
-
微信扫一扫
最近时间都耗费在了短视频上,迫切需要一本好书的滋养。三茅大咖老师们最近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可以推荐给大家吗?
最近时间都耗费在了短视频上,迫切需要一本好书的滋养。三茅大咖老师们最近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可以推荐给大家吗?
累计打卡
8,076
累计点赞
0
最近时间都耗费在了短视频上,迫切需要一本好书的滋养。三茅大咖老师们最近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可以推荐给大家吗?
最近时间都耗费在了短视频上,迫切需要一本好书的滋养。三茅大咖老师们最近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可以推荐给大家吗?
累计打卡
8,076
累计点赞
0
推书——从刀歌再学《聊斋》,细品人生再次修行
——推荐再读经典
一、人生需要反思。
这段时间由于刀郞的《山歌寥哉(聊斋)》中的一首《罗刹海市》,让世间人形现百态。这个专辑我也找来大概听了一遍。才发现,其实还有首《颠倒歌》,其实也同样充满了对今天这个社会行为生态的拷问。
事实在我看来,无论《山歌寥哉》中的哪一首,其实刀哥说的都从没有专门指向哪一个人。而是指向所有人。
毕竟,如果你是,那就你是。
还记得小学时,老师在讲台上时常说的:不要再搞小动作了。再搞,就站到教室外面去。
这时所有开小差的人,都不敢了。
事实是老师是在讲你么?或许他根本就没有看见你呢?
所以,刀哥的《山歌》只是诸多人士对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态不良一面的一种警醒。
今天的时代,越来越多人忽略了真实的内在需求。而将精力、财力、物力,用在了塑造自己的外表。无论是知识的内卷,还是学历的通胀,或者外形(人形、建筑)的描绘,其实都是舍本逐末——误了大好时光。
因为这些注重表象的思维和行为,对于想要复兴的中华来说,意义不大,还很是浪费。
有时真的在想,今天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重新推倒重来?
要重来,又该如何重来?
二、文化需要重塑。
最近最些年月,自从手机能自由的畅速上网以来,人性似乎就得到了瞬间的放松。生活的宽度,就从现实进入了虚拟,而由虚拟再度进入了现实。
所以,今天就很难再看清面前的人与事,到底是人与事,还是事与人。
毕竟,千人千面。而人心人性更是一人万面。
不知道这种现象是好是坏。
或者这是文化复兴前的阵痛。
要洗牌,就需要将所有的牌都要打出来,才能再重新洗牌,重塑一片文化。
从古至今对于始皇的评价,就毁誉参半。
有人说他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毕竟是他灭杀百家文化。让许多思想与文化都在那个萠芽的时代就被埋藏。
有人说他推进了文化的发展。毕竟是他统一了文化,强制了思维,才能让文化快速前进。才有今天的上下五千年。
毕竟,哪朝哪代,都有好人也有坏人,同样也有不好不坏人。这就是社会,也是生活,同样是人性。
而人性万千。要想完全统一,根本不可能。而过渡的强制,在可能统一的同时,也会失去社会行为的精彩与美丽。
因此,文化的前进,其实需要我们更多人有着有益自身发展的文化思维。这需要我们能思考自己在文化复兴中的作用。
而今天,刀歌做了。砍了自己一刀。也刺了社会一剑。他是从《聊斋》中借的刀剑,从生活中悟的绝招,从歌声中动的手术。
而这恰恰也引发了再一次的“三省”热。——有人去省文化,有人去省社会,有人去省人(省自己省别人)。
而更多的人,则是在省自己如何去蹭流量,却很少有人去省自己是否该做些什么,该改变些什么。
而刀哥则想要提醒我们:诸事万般皆问自己。都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三、改变要从阅读起。
前段时间,在与放暑假的儿子在饭间聊天的时候,曾给他说:不要天天打游戏。要多看点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看到他在练车外就天天游戏的样子。有时真的是恨铁不成钢。
也许是在小的时候,带他去太多新华书店?让厌烦了读书?
想来不应该。更多的还是没有能控制住游戏的诱惑吧。(也是我斗不过那些游戏的过)。
当时我曾自傲的告诉他:大多数说得出来的经典名著,无论中外,我基本都读过。
现在想来,我们那个年代,除了看书,偶尔电视,还能玩什么呢?
所以,今天的他们,之所以不太爱读书,就是因为能爱能喜欢,想要想拥有的太多了。
极度的物质现象,激发了欲王(望),让很多人的精神失去了土壤和空间。而堕入了虚无空间和飘渺的刺激。
一切都在虚化。而人心更是不断妖魔化。
看到小视频中因手机被收打妈妈,打婆婆的少年。有时真的不知道,是怎样了。
而改旧裱新,指鼠为鸭,强制让座,见救不救,以猜当真,以假乱真,见踩狂踩....... .......更是数不胜数。
一首本该是起底文化思维的歌,却成了一次“评论人”的盛宴。
难怪刀哥说,只说一次,再不回应。这是一种失望。眼看他人吃着血馒头却叫不醒的失望。
今天妖魔众多。所以,我想要再读《聊斋》,同时也推荐所有人去再读《聊斋》。
曾经的柳泉居士,从考公专家的品牌塑造中,发现了世间诸多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从而才弃考公专家不做,而专做刺虐专家,以期能唤醒人们,改变生态。
因此,才有后来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传说在诞生。
在老先生著书的过程中,毛老爷子说他做了三点,才让他的《聊斋》得以成为经典。
一是善于调查,找根。老居士的故事,来自调查。一是他到处喝茶、问人。听故事,问根由。二是常搜书查书。找话题,做研究。
二是善于扩散,粉饰。一个小故事,可以成历史。三五数十字的词语,话题可以成为有血有肉,有前有后的,纵情寻心的故事。
三是善于归真,刺心。老先生的聊斋,都是以故事说生活,以行为印心迹,以虚拟证现实。以虚拟而归真至生活场景。刺激民心民意向美好正向去发展。
这是一种愿望。
而刀哥的歌,何其相似。
无论是以前下的雪,是冲动,或者飞远的风筝,还是今天的罗刹,颠倒与画皮。其实都是一个个故事,一次次心迹。但在渴望一切向好。
因此,我要再去读读《聊斋》。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个自己喜欢的妖魔。
也希望有人能与我一起。
笔者前段时间刚分享了hr管理者的双限思维之经营者思维,文中有提到柳井正先生的著作《经营者养成笔记》。这本书上次看是很久之前了,最近又翻出再读,再读后依然有新的察觉。可能一本好的书就类似于每个人故乡小屋旁边的那片森林,每次当你回家进去的时候都能触碰到一个崭新的画面。造成这样的不同,或许是源于游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可能是季节的更替,也可能是游者心境的变化。总之,每次都有每次的发现和收获,然后你合上书,禁不住叹息,这xx才是真正的好书。
本书是迅销集团(优衣库母公司)创始人柳井正先生所著的用于公司内部培养的小册子,它是当作笔记本使用的,所以你能看到书本中有大量的空白横线供读者做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悟。同时每章节的末尾都有一个自我训练的小节,里面按照时间周期让读者进行复盘,一方面是评价每个阶段自己某个能力子维度的情况;另一方面让大家基于具体的项目复盘自己在某个能力方面做的好与不好的地方,并分析具体的依据。通过这样的书 笔记本 对照检查表的形式,让读者真正地学以致用,持续精进。所以如果你希望提升自己的职业上限,塑造经营者思维,将自己培养为一名经营者,那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我们在读非中文原著的翻译书籍时,往往能感到非母语翻译后文字的差异感,甚至有部分的信息或情感的丢失。本书读起来却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甚至可以说十分流畅简洁,一方面是译者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同属东亚文化圈,日本的文字、底层的思维观念和我们有很多相通之处。
本书的内容大概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者的定义,一言以蔽之,取得成果的人。对经营者的定义何其简洁清晰,必须是取得成果。这里的成果不仅仅指经营数据,也包括其他定性的成果,例如人才培养、社会责任等。
2、经营者必备的四种能力,变革、赚钱、建设团队、追求理想。其中变革能力是让我们作为一个创新者;赚钱能力是让我们作为一个生意人;建设团队能力是让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追求理想是让我们作为一个为使命而生的人。
3、关于变革能力的讲述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定要抱持高远的目标,其中讲到迅销集团在销售额100亿日元时,定的目标是300亿;在300亿时定目标1000亿;1000亿时定目标3000亿;3000亿时定目标10000亿;你能看到一家企业一直给自己定下巨大的目标去鞭策自己,关键是它还实现了,目前迅销已经是全球服装企业里市值前2的公司。这关联到我们自己的企业时,你就会去想我们怎样给自己的公司设定目标,并激励管理层去实现。
4、关于赚钱的能力中,书中讲到了日复一日,完成好必做的工作,也就是所谓的“结硬寨、打呆仗”,日拱一卒的态度。同时“不要分散精力去做太多的事情,只要集中力量做好这些至关重要的事就可以了”也是告诉我们,经营和工作都一样,要学会聚焦,不要贪多求全,而要分清主次和侧重点。
5、建设团队的能力中,定义领导者是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人,这个定义简单粗暴却直击要害,试想如果不能带领你的团队取得成功,你怎么能认为自己是领导者呢。另一个让人感悟很深的是,领导者要时而做魔鬼,时而做菩萨。而魔鬼和菩萨只是表象,真正的本质都是领导者要坚持真善美,要让你的下属去成长和进步,这才是真正的真善美,菩萨和魔鬼只是你去管理下属的手段而已。
6、追求理想的能力中输出的观点是无论经营一家公司,还是管理一个团队,或者追求自我的成长部分,我们最重要的是追求公司、团队、个人的使命感,这是最底层的理念,无论何时,遇到什么样的迷障,只要你能秉持使命感这一原点,你都不会逡巡不前,这是我们最大的源动力。
这就是近期笔者体悟最深的书,文字有多平实简朴,观点就有多深刻厚重。虽然书里很多都是叙述和议论,但读起来不会觉得乏味,也不会感觉被强灌了一碗鸡汤,反而有一种拍腿大呼“说得太好了”的既视感。所以对于我们,无论是参悟经营管理之道,还是探求个人自我成长都大有裨益。
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到底该不该交税,怎么操作最合理?临时抱佛脚肯定不行,更容易失去老板的信任。因此平时多看一些股权相关的书,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本书给了我们认识股权的维度,如股权结构的重要性,这些可能平时都被忽略了。
1、股权的集中程度:高度集中,高度分散,相对控股股东
2、股权构成:不同背景的股东集团,如国家股东、法人股东、社会公众股东
3、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
讲最优的股权结构可能很抽象,但说不合理的合伙人股权结构,肯定是一针见血,如以下这些类型:
1、合伙人股份比重过轻;
2、平均分配股权:弊端是没有明确决策者,导致运营效率低,也可能争夺控制权,这样很快队伍就散了。
3、小股东制霸的股权结构:注意分割股权的分红权和表决权。
4、按资入股下的股权结构问题:未考虑人力贡献因素,实际上,除了资金,技术和人脉也可以入股。
5、备胎股东的股权分配:同时投资了多个项目
6、股权分配时出现的影子股东:给资源优势的人一些股份,只提供资源就可以拿到分红
7、没有预留部分股权或期权:15-20%;要约定股权的成熟期限和期权的既得期限,一般为四年,退出机制也要设置好。
8、自然人股东设置太多:50名以下的股东,可设置持股平台。
有个hr很喜欢一个公司,但公司老板却要辞退他,经常我努力,老板答应再给他一次机会。结果谈话的时候问他:我准备新注册一个公司,你能当法人吗?他犹豫了会还是拒绝了。哎,这就是个投名状啊。另外,如果他对股权架构的类型有所了解,应该也不会这么被动。
1、一元股权结构
2、ab股权结构:双重股权结构或同股不同权结构,分高低投票权两种股票,只适合有限责任公司,是有边界的,不是唯一维持控制权的方式
3、4*4股权结构:创始人,合伙人,员工和投资人。
4、企业类型:人力驱动型,资金驱动型,还是资源驱动型。
5、企业发展核心:资金、知识产权还是各种基础设施
6、投资人角度分析:反对平均主义,预留调整空间;有明显梯度的股权架构更好。一般采用创始人持股50-60%,联合创始人持股20-30%,预留股权池10-20%的股权结构。
7、创始人角度分析:为了不被踢出局,要求绝对控制权,实际上,日后还会被稀释。可以这样设置:委托投票权,不可撤销;一致行动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持实体股;否决权。
8、合伙人角度分析:让合伙人通过资源的实际付出来换取股权,也就是股权成熟机制。合伙人的股权兑现和回购机制。
9、股权成熟机制:年度成熟型,项目进度型,投融资进度型,按项目的运营业绩型。
10、股权回购:如果未设立成熟机制,或者设立了成熟机制,但合伙人尚未完全获得股权就离开了企业
11、限制性股权:股权可以先发放,但也可以收回,限制性股权的作用
12、员工角度分析:预留股权只能放股权池或期权池。创始人代持;将预留的股权放入持股实体中,创始人掌握表决权。虚拟股票
13、整体角度分析:是否存在平分,利益结构是否合理,分配协议章程是否有效,退出机制是否协商好。
看到身边好多合伙人的股权架构也太随意了,结果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如果是两个人合作,我们需要考虑这些方面:
1、是否全职:股权比例分配解决了权力的问题,股权分红比例解决了合伙人之间利益平衡的问题。
2、投资额占股:投资人持股尽量不超30%,一般是二八分或三七分。保证绝对控制权。
3、夫妻股东
4、3或4个人合伙
5、5个合伙人
6、54321股权分配方式
夫妻股东,的确很神奇,因为无论股权怎么分,都是各占50%,很多都采取分红权给老婆,表决权给老公。
3或4个合伙人,大股东的比例一定大于二股东和三股东的和。
5个合伙人时,分几种情况:
1、大股东大于其他四人之和,容易一个人控制,造成重大决策上的风险
2、大股东小于其他四人之和,虽然小于之和,还是一家独大,很可能换领头人
3、b c d大于a大于b c。常见的是创始人拥有超过34%的一票否决权。
54321股权分配方式
5个股东;4是大股东占比40%左右;3是其他股东比例在30%左右;2是建议股东里,有2个不参与经营管理;1是指预留10%的期权股。
合伙人股权设置要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股权的与时俱进,股权分配上不能吃独食,股权并不是掌握越多越好,控股才能控制局面,股权,限制性股权和期权;股权发放
保证创始人控股权的股权结构
1、公司管理和决策权
2、控股股东的取得方式:实际出资50%以上;虽然出资比例不到50%,但股权比例大,通过股东联盟形式形成控股局面
3、表决权的取得:可以在章程中设定,当股东在投资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用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换取表决权。
4、股权的弱化或强化
5、表决程序设计: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约定
股权结构的9条生命线,不得不了解的知识:
1、绝对控制线67%
2、相对控制线51%
3、安全控制线34%
4、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30%
5、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20%
6、临时会议权10%
7、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5%
8、临时提案权3%
9、代位诉讼权1%
需要规避的股权结构死局
1、股权平分
2、小股东话语权制霸
3、按资入股
4、股东众多
5、非出资股东
这本书算是我一段时间以来的枕边书,感觉干货很多,也非常实用。作为hr,不懂股权,有点跟不上老板的节奏。有兴趣的猜猜书名,答案在评论区哦。
如果,你告诉我2023年只允许读一部当代作家的作品,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我选择---《活着》。《活着》这本书是知名大作家余华老师的名著。他的《活着》等作品被翻译成40多个国家语言在美、英、澳大利亚、法、德、意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
在2017年,我参加一个写作训练班时,某同学在给大家推荐此书。
至今为止,我已经精读三遍。每次读完后,内心受益良多。
读完此书,它能让内心浮躁的你瞬间变得安然平静;
它能让精神颓废的你重新燃起对工作生活的斗志和希望;
同时,它也能够让失意的你有坚强活下去的理由。
如果你现在正面临着生活的压力,面临着失业的压力,现实让你透不过气来的时候,我真心建议你不妨读一读余华老师的作品《活着》。
这本书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它不煽情,不高亢激昂,他用质朴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悲怆的故事,仅仅用质朴的文字诉说故事,却能够让读者潸然泪下。
文字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余华老师用出其不意的方式打动着我们的内心。
这一个个文字串联起来,触碰到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每个人读这本书,都有不同的体验。
其中,最让我泪目、泪眼模糊、泪崩的场景是,福贵一家因为生活所迫,不得将哑巴女儿凤霞卖掉,几个月之后的一个深夜,凤霞偷偷跑回家。
因为她是哑巴不能出声,因为有点害怕,轻轻敲门,家珍(凤霞妈妈)开门后的画面,开始拉开我的泪匣子。
截取书中片段文字:
“那一路走得真是叫我心里难受,我不让自己去看凤霞,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天黑了,风飕飕地吹在我脸上,又灌到脖子里去。凤霞双手捏住我的袖管,一点声音也没有。天黑后,路上的石子绊着凤霞,走上一段凤霞的身体就摇一下,我蹲下去把她两只脚揉一揉,凤霞两只小手搁在我脖子上,她的手很冷,一动不动。后面的路是我背着凤霞走去的,到了城里,看看离那户人家近了,我就在路灯下把凤霞放下来,把她看了又看,凤霞是个好孩子,到了那时候也没哭,只是睁大眼睛看我,我伸手去摸她的脸,她也伸过手来摸我的脸。她的手在我脸上一摸,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回到那户人家去了,背起凤霞就往回走。凤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紧紧抱住了我,她知道我是带她回来了。”
富贵把凤霞送回买家的那段文字描写,让我泪匣子崩塌,不得不合上书本,平复情绪后,继续往下看。
书中有一句特别难忘的话。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活着“,是死的形容词,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便迈向死亡,这是谁都不能够改变的事实,唯一可以改变的只是我们活着的方式,我觉得活着的意义应该根据个人环境和时代背景去定义。
有些人活着的意义是为了赚钱;
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生儿育女;
有的活着人是为了光宗耀祖;
还有的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生命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我觉得我们无权去讨论别人活着的意义,只要个人觉得这种方式是有意义的,那这就是一种"活着"
生活本身就没有意义,是人们赋予了它意义。
透过富贵的一生,我们可以更坦然地面对人生百态。
活着就是能够看淡所有的渐行渐远,面对不幸可以足够忍耐,对待责任能够勇于承担,坚守和珍惜与自己珍爱之人,对生命保持足够尊重。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应该为了真正的"活着"而去好好地活着。
其实,人这一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事,好的,坏的,包括离奇的变故等等,我们应该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一些事物而活着,这样会把我们自己的一生变得很痛苦,我们应该审视苦难,追求美好,平淡是真。才能过好我们短暂的一生。
管理书籍读得多了,难免会乏味,我真心推荐你读一读《活着》。
以下是我2021年写的读书笔记,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来分享我对这本书的感受。
1、书名不够严谨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会计学是指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故《曾国藩的经济课》从内容来看,更像是“曾国藩的会计课”,还是收付实现时期的会计课。
2、案例丰富及数据详实
(1)历史真实故事,有利于进行案例研究
例如书中对戊戌六君子刘光弟进行了详尽描述。他正直清廉,作为晚清时期的京官,一生勤勉却穷困潦倒,最后因变法受重用、也因变法被斩。他勤勉到什么程度呢?在刑部供职十余年,天天都去衙门看文件,每行每页都不敢怠慢。他穷困到什么程度呢?母亲为供他读书卖掉了祖宅,他在中举人后2年因筹集不到路费迟迟没有入京为官,后来也是得到叔父接济才来京城的。租不起市区的房子在郊区搭建茅屋、自种菜地,每天步行10公里上下班,一身袍服十年不换。刘光第清廉到什么程度呢?他一年俸禄不足100两,加上亲戚救济的150两,总收入是200两出头,但京官维持正常开支一年大概是600两。所以很多京官都会通过接受同乡或同事之间的馈赠来维持家用,这在当时是被视为合理收入的。但刘光第非常爱惜羽毛,一律拒收,且几乎不参与其他社交活动。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至少可以得出3个信息:a、晚清时期京官的俸禄存在严重缺口,正常收入激励性不足。b、当时读书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族的事。c、有约定俗成的做法作为制度设计不合理的补偿,比如馈赠。
(2)湘军财政数据,有助于进行数据分析
例如曾国藩作为在籍侍郎帮办团练,发现绿营军腐 败之极,无药可救。并认为“低响”是导致这样局面的核心原因。于是,他决定参考戚继光自己训练一支军队,且要采用“高薪养廉”的模式。
支出方面:厚响4两2钱,比绿营马兵多一倍,站兵3倍,守兵4倍。每营增加掌夫120名,分担服役压力,让士兵专心操练。营官月给50两,办公150两。不抠减是说全额超额发放,帮办工匠管账书 记医生等酌用。其实办公大概是50两,营官纯收入150两。另给夫加银60两。万人以上正规军官从一品提督5.6倍,5000人,对应正四品督司12.8倍。普通营官收入正规军清总的11.7倍。
收入方面:劝捐,厘金,以盐抵响。奏请各省支持。劝捐,政府鼓励民间捐款,可以是封官赏爵等。厘金,在重要路段设立关卡,这样可以向过路客商征收行业税。以盐抵响,是盐专卖权抵扣军饷。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得出:a、湘军确实实行“高薪”,且激励性相对于其他军队有显著优势;b、确定了湘军的激励政策之后,湘军通过劝捐、厘金与以盐抵响三种手段筹集资金,这也说明湘军的军饷是脱离国家财政的自筹的;c、在曾国藩看来与其改变一支军队不如重新训练一支军队。
(3)被忽略的人力资源管理
不管是出现刘光第这样个人的悲剧,还是出现湘军这样自负盈亏的无奈,根本原因都在于清朝的薪酬体系设计非常不合理。而清朝政府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财政收入确实不高,政府只考虑收支问题,没有考虑到官员激励性问题。从康熙后期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开始,名义赋税就没有明显增加过。但这都是自欺欺人的。一方面,低薪已经到了正常收入根本不足以应对正常开支的水平了;另一方面,这样的缺口引起诸多“陋规”的出现,形成了庞大的牵扯所有层级、所有官员的层层赠送礼金、层层缴纳各种各样规费的体系,这体系并非自愿,甚至存在明码标价;最后,这样暗藏的巨大开支,最终还是会回到老百姓身上,成为一种实际赋税。并且因为不被监管、全靠官员道德约束,实操过程中更易变本加厉,产生更加负面的影响。
听说,关注我的人都很有品味~
推荐的书名叫《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比起推荐书,其实我更想推荐的是“设计思维”这个创新工具。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写的书评是:生活是一个有趣且不间断的过程,我们永远在前行,永不停歇。
人生设计当中的五件事:第一保持好奇;第二不断尝试;第三重新定义问题;第四专注;第五深度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不要固执的坚守一种无用的解决方法,不要把一个可解决的问题变成一个“锚问题”。当有一天你离开,希望别人站在你的墓碑前说一句什么?
我是因为先对设计思维感兴趣,然后再去看的这本书,而这本书的逻辑,就是依托的设计思维。所以既然是给大家推荐书,我就不分享书中细节了,等待各位自己翻开书页,再合上最后一页,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再一起聊聊读后感。
对设计思维感兴趣,起源于我想给公司的管理人员上一节创新课程,但是传统的创新逻辑和工具我们已经上过不止一次,或者说方法论大家多少都听过了,于是我想引入一种相对较新的理念: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分为五大步骤,分别是共情、定义问题、创意发想、创建原型、验证。通过对其原理及相关方法、工具的学习,我们可以用来创新或解决问题,包括在产品上,在服务上,流程上,制度上和模式上。
实际上我也确实邀请了老师给大家上了这节课,管理人员纷纷反馈不错,是一个新的视角,得到了新的启发。当然,我也在这过程中获得了新的思考,或者是得到了我认为是额外的收获:原来设计思维还包括这些。
1、如何搭建团队。包括盘点团队成员的擅长项及考虑这些擅长项的搭配方式。这些擅长项聚焦在技能上,而不是所谓的性格特质上。(我想,这里面也许有东西方思维的差异)
2、如何共情。不断提醒我们要先认可他人观点,不加评论。如何去与人沟通,如何关注倾听,而不是关注自我表达。在这里,需要我们去关注个人特质,可以利用到一些如九型人格、disc之类的测评做工具。
3、定义问题。有时我们以为的问题,并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定义清楚,那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我们又花了多少时间与精力在定义问题上呢?大部分精力是不是都直接倾注到解决问题上去了呢?
4、创建原型。原型要小,可以不完善不完整,要跟用户一起,并且不要拿一个已经成型的产品在这个环节去作为原型来用。做到真正的,基于原型跟用户一起来设计产品。最终的成品里,是要体现用户智慧的。这里面的闪光点在于,不是你想出了什么牛的设计,而是用户给了你什么你之前没有想到的启发。
最后,当然是不断地,刻意的练习。
打个小结:有些书被称之为经典,到底是不是经典,要自己看了才算。
【天晴宜读书:我读了一本好书,推荐给你
最近时间都耗费在了短视频上,迫切需要一本好书的滋养。老师最近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可以推荐给大家吗?
不限于管理类书籍,只要不是太小众的书都可以推荐哦~
我读了一本好书,可以推荐给你。】
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抄袭者必究。
【摘要:前不久我重温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本文从一个习惯对我的人生助力入手分享了好习惯可以助推人生的观点,好书推荐给大家。】
前不久,我重温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本文准备从一个习惯助推我人生的案例入手,分享了我的“好习惯助推人生的观点”,从而向各位推荐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博士,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他是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也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franklin covey)的联合主 席,曾协助众多企业、教育单位与政府机关培训领导人才。柯维博士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于1989年首次出版,自出书以来,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七年,在全球七十个国家以二十八种语言发行共超过一亿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共提到了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七个习惯。其中,我想跟大家在这里拆解的是以终为始这个习惯对我人生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以终为始”的思想,即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意图,然后才能制定有效的计划和行动。这样才能避免盲目地做事,浪费时间和精力。本书的以终为始在我看来有两层含义,一个意思是“确立人生愿景,改写人生剧本”,另一个意思是“确立目标并去实现”。第一个显然太过宏大,后一个意思我准备在本文举几个案例分享给大家。
(一)以终为始指导我安排学习生活:
在我读mba之前,我已经明确了自己读mba的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构建我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完备的知识架构,再加上我计算过自己mba学费平均到每堂课的费用是多少,这两个原因导致我的mba学习格外繁忙——除了完成正常的mba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小组作业、论文之外,一旦有时间我会去旁听人大劳人院相关人力课程、讲座,业余时间我也会去学校图书馆、国图来充实自己的业余时间,可以说是课业压力虽然不大,我给到自己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这么高密度的课业时间安排完全是在“构建我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完备知识架构”这个目标下而驱动的,有了明确的目的,学习生活中就没有“选择困难症”了,事情如果跟学习相冲突,那就优先安排学习。
比如说研究生会的会议或者活动如果跟课程相冲突,我就会跟研究生会请假,优先听课。
mba的学习生活让我养成了制定年度学习、生活计划的习惯,在mba毕业步入职场之后,这个计划里增加了一个工作维度,在每年的年初,我都会制定新一年的工作、学习、生活计划——帮助我明确年度的三个层次的主要目标,并尽力来实现它们。
(二)以终为始帮助快速确定拿到的offer:
当我mba应届毕业要找工作的时候,我的目标特别明确,那就是——找一份“可以解决北京户口”的上市公司的工作,如果可以解决户口,专业是否对口、薪水是否丰盈都可以退而求其次,但是年薪底线我给自己提了个要求,第一年的年薪要把两年mba的学费赚回来。
在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大军里,我这个高龄、未婚女青年劣势很明显,但是可能有工作经验的加持,再加上专业优势助推我成为找工作时的“面霸”,当时我手里一共拿了三个offer:
1、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总部的工作offer,高月薪、高年终奖、福利好——是三个offer中薪资最高的一个、工作地点cbd、美中不足就是无法解决北京户口;
2、北京一家国企人力资源部工作,汇报对象是总经理,专业对口,年薪达标,可以解决北京户口,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我没有国企工作经验、非上市公司;
3、一家地产集团公司(彼时还没香港上市)北京总部人力资源部offer,可以解决北京户口,年薪达标,跟我民企工作经验匹配,可惜非上市公司。
户口问题把第一个offer给淘汰了,然后接下来我在2和3之间纠结了半天,虽然这两个offer都不是上市公司,但是胜在可以满足我第一个目标——解决北京户口。
虽然面试的时候感觉国企领导挺和善,但是我还是担心自己的无国企经验进入之后“水土不服”,活不过第一集,于是我就果断地选择了第三个offer。
我是7月1日入职的,入职半个月之后,我所在的公司顺利在香港上市成功——这真的是最理想的结果了,虽然别人可能不这么认为,但是我已经很知足了。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展现以终为始是如何推动我人生不断向前运转的。当然,除了以终为始这个习惯之外,书中分享的其他六个习惯我也可以举出案例来,篇幅所限,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此外,这本书还提到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时间管理、目标设定、有效沟通、情境领导等,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同时,书中也强调了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素质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这本书对于我们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实现自我价值、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以及在职场中取得成功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tips:《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于我们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实现自我价值、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以及在职场中取得成功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启示,在这里跟大家推荐这本书。
《长尾理论》:终生受益
我认为,一本好书,不但能够给你眼前一亮,启发思维,而且能够适合多数人/多数时间,不但今天有用,而且明天还受益,不但适合这个行业,而且多数行业适合,还与时代的发展合拍,不但关注重要,更关注次要。这样的好书,《长尾理论》至少是之一,现在,我把她认真推荐给大家,她告诉我,拥有以下但不止以下的一些典型特征:
1,长尾,才是世界的多数
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各领域,20/80原则盛行异常,比如:
好钢用在刀刃上,少数人创造多数价值,重要骨干员工,社会精英阶层,行业标杆,评优评先,多少强评比,金银铜牌,火箭班/直升班等等。人脉,社会资源,关注度等,似乎都应该集中到这些少数之上,而那些多数,则可以淡出人们的视线,或者不应该受重视。
然而,究其数量来看,而不是仅仅只关注“价值”,或者从世界本来的面目来看,这些真正的多数,不应该被忽视,毕竟它们才是世界组成的多数,请看:
普通凡人,非畅销书,非奖牌选手甚至爱好者,平凡的日子,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岗位或工作,非985/211高校,非重要骨干员工,非重要项目或产品,等等。
说到价值,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角色,只是分工/能力/努力程度/追求等不同,或者衡量价值的尺度/标准/时间有别,导致“价值”有大有小,然后,多数人/多数时候并不是突出的,而是普通的一般的状态,相反,那些杰出的突出的状态,毕竟是少数,虽然人们记忆深刻,但与多数时候累加价值比起来,谁多谁少,还不一定呢,只是这些多数人/多数时候比较分散罢了,在集中度或价值曲线上的呈现,头部被那些少数突出的占据,其余的只能算尾部了,但是,这个尾部很长很细,只要不等于零,都是尾部之一,虽然比较分散,但确实存在着,而且体现着尾部的独特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可能与头部某些因素或项目存在着互换的可能,确实不应该被忽视。
2,长尾,凡人翻身的机会
不是很畅销的产品或服务,不是利润很高的项目,不是目前被重视的专业/岗位,没有产生很高效益的项目,等等,凡是与目前“流行/畅销/效益高”等不一致的事情/工作或人,都可以列入长尾之列。
这些东西,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数目上,一定是海量的,包括过去不被重视而束之高楼的项目/技术/产品等,现在和将来也一定存在这样的东西,如果有心人有机会发现和接触它们,机会兴许就在其中啊。
毕竟时代/社会在变,人们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式/爆发式/个性化发展,谁知道那些东西未来不是“嘉宾”呢。
比如:现在的拼多多/抖音或者其他网络/非网络,咱们能够不经意接触到的人或物,以前是名星/名品吗,以前畅销吗,现在或将来,它们会怎么样,谁知道呢,如果放在以前,它们中的相当多数根本无人问津,也无人知晓,因为没有途径结识到它们,中间的过程/费用/方式等,以前是需要许多环节和费用的,只有少数被商人看重的,才被重视推荐了,多数尾部东西,则无法面世,然而它们却真实存在着。
3,三大条件,已经具备
真实存在/普通人能够随要接触到/费用足够低,这三大条件,现在已经具备,而且越来越成熟。也就是,网络的便捷,平台相关费用并不多,而且随着网络与信息的发展,相关费用还会再降。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或平板或其他电子设备,很轻松的随时冲浪,了解自己想了解的,也了解自己不想了解的,随机随意性很强,那么,天知道哪一刻哪一个人接触到什么产品/服务或信息,天知道谁会不会被吸引,从心动到行动。现在许多的产品或服务都是这样实现的,只是有的有一定门槛要求,而有的则不高,这是许多人都可以不断屡次尝试的天赐机会啊,而且相对来说,公平性比较好。
只要拥有一颗发现/爱好的心,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敢于坚持,机会天天有/时时有,谁知道下一个头部,是不是尾部的你摇身一变的。
4,比照着读,很有感觉
《长尾理论》,由于是翻译过来的,但讲的不是理论,多数是现实中的例子,商业/生活/工作等都有,而且与自己身边的人或事非常一致,很有可读性,虽然是国外的一些例子,但借鉴意义也非常高。
读她,要细读,不要浏览或快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比照自己或身边的例子,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或反省工作,或反省商业经营行为,或寻找未来出路,读她,可以获得许多工作和生活的力量,可以拥有一种“重生“的希望。
由于作者带着纯粹的探知/开发/寻找等想法,没有任何意识/阶层/文化等偏见,而且翻译水平和文字表达也很高,如果不看作者,还以为是身边的一位良师益友要与自己交流也。
她确实是一本好书,放在案头/枕边,每天读一点,或者反复读她,由于心情/时间有别,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读她,可以获得正能量,可以发现新大陆,可以重获新生,大家都可以读读她!
一、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为了解决“某种问题”
1、“某种问题”是一个“起点”,“解决问题”则是一个“终点”。
2、无数个起点和终点,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当起点和终点不再出现,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二、重视成果
(一)保持“从零开始”
1、“从零开始”的思考方法:要考虑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这项任务、这个方法等今后还有案例:a问:最近和男朋友相处得不太好,应该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咨询问题,我们该如何解答?
a说:双方习惯有差异,对方不爱洗头、不听话、固执。
b说:恋爱要相互迁就,你有没有尝试迁就一下对方呢?
a说:没有。
b说:建议你先尝试迁就对方一点,用你的行动来感化他,他或许,也会迁就你一点,这样不就解决问题。
…...
c说:你的择偶标准是什么?现在的男朋友符合你的择偶标准吗?
a说:经济问题、孝顺父母、三观要正,现在的男朋友三观好像有些问题,喜欢占小便宜、自私、没礼貌,但他真的很帅,要说择偶标准,倒真的不太适合。
c说:觉得你可以考虑一下“是否要和这个男朋友分手”。
说明:本来是解决如何相处的问题,如果“从零开始”,就可能变成“要不要分手”的问题了,“零点”才是解决问题的本质,才是真正的理性。
(二)“空、雨、伞”思考法:从字面意思来看,“空”是指乌云密布的天空,“雨”是指乌云会导致下雨而我们的目标是要避免被淋湿,“伞”指的是带伞出门以解决可能被淋湿的问题。麦肯锡专家从这个生动的生活案例中抽象出了“空-雨-伞”思维框架。
1、“空”:目前具体的状况(事实)
当你遭遇挫时,你需要了解自己当前处于什么样的情况,认清事实才能准确把握需要克服的问题。
2、雨:具体的意义(解释、隐患、问题)
对事实进行深入分析后,解释这个现状具有什么意义,进而明确我们希望实现什么具体的目标。
3、伞:实际的解决办法(行动),根据事实和对事实的解释,重新思考解决办法并付诸行动。
说明:空(事实或者说现象)——雨(解释或者说预判)——伞(行动或者说措施),这三个步骤必须环环相扣才能解决问题。无论你搜集了多少情报来确认”事实“,如果不能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或者预判“,就找不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此一来你就会继续碰壁,徘徊不前,工作迟迟没有进展。
三、管理好你的上司
(一)争取上司的时间
1、提问:你喜欢你的上司吗?你和上司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了吗?
(1)回答“是”:工作能力强,而且人际关系也融洽。
(2)回答“不是”:工作一定不太顺利,在职场的状况也不太好,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2、用“只占用您1分钟时间可以吗”作为开头
(1)下属和上司之间,最核心的是“报(汇报工作)、联(日常联络,保持“脸熟、和谐”)、商(讨论、思想碰撞)”。
(2)如何占用上司时间,以满足我们“报、联、商”的需求
下属:领导,下午两点有时间吗?有个工作想和你沟通一下。
领导心想:这家伙怎么回事?难道说他要辞职,或者,要求加薪?
领导回答:没时间,再说吧。
我们应该怎么说?
a.具体事情:要告诉领导,具体是什么工作汇报,以便领导来判断紧急程度、重要程度。
b.大概多少时间:没有时间,领导很难判断什么时候可以安排。
提示:为了赢得领导时间,可以尽量少说一些,比如:10分钟等,有了这个能够充分利用碎注意:不要延时太多,不然,长此以往,上司就不会再相信的1分钟的“鬼话”了。当然,稍微超一点时间,领导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赶你走,总会把事情谈完。
(二)工作有效率的人,必然是主动的
1、沟通思路和计划:上司交代你一项任务,你要思考一下,然后把初步思路和计划和上司沟通一下,不能等到整个方案出来再交给上司。
2、节点动态沟通:随着工作任务节点的不断完成,要与领导进行动态沟通,哪怕是简单的汇报也行,这样如果有问题,我们的调整成本是最低的,我们任务出现偏差的风险也是最低的。
四、发现自己的良师,良师具有下列特质
1、倾听自己说话的人。
2、能够俯瞰自己的人。
3、给自己提供灵感的人。
4、激发自己潜能的人。
5、给自己提供激励的人。
6、提醒自己错误的人。
7、与自己一起思考解决办法的人。
五、做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
1、早睡早起:同一时间起床。
2、不酗酒。
3、慢跑、健身、保持健康。
提示:为了应对工作,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必须处于最佳的状态。绝对不能因为前一天晚上酗酒而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因为迫不得已的工作原因除外)。
前段时间,无意间通过朋友圈推荐发现了一本好书《意志力红利》。《意志力红利》这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意志力的准备阶段、意志力的执行阶段、如何精进意志力以及如何达到坚毅意志力状态。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方法,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意志力,实现目标。
在意志力的准备阶段,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计划,并保持对目标的渴望。为了更好地明确目标,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梳理自己的思维,例如“我想要什么?”、“我为什么要追求这个目标?”等。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对抗诱惑,保持自律,以确保在执行过程中不偏离目标。
在意志力的执行阶段,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坚持执行意志,逐步达成目标。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如woop模型、艾维利时间管理法等,来帮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动力。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如何对目标动力十足?woop模型;
woop是4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
w(wish):愿望,大目标
o(outcome):描绘愿望、目标实现的场景
o(obstacle):障碍,实现目标的阻力
p(plan):计划
所以,很显然,所谓woop模型,就是我们不仅要清晰地确立目
标、要描绘目标实现后的美好场景、要反复大声朗读,还要客观分析
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探索克服障碍、达成目标的具体计
划、行动。
下面,我们对woop模型,也就是动力管理的完整逻辑进行总结。
[2]
(1)明确你的愿望、目标(黄金思维圈的结果);
(2)在大脑中想象目标实现后的场景(要清晰、具体);
(3)理性分析追求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并制订应对计划;
(4)形成文字,随身携带,早起、睡前阅读。
如何系统地规划目标?目标生命周期管理
根据完整的目标生命周期,我们需要管理好3个时间,我据此针对性地设计了3个工具。
目标的长期管理:关键事务规范化。
规范化就是在某个时间、某个空间,固定做某事。比如,早上几点起来读书,晚上几点跑步锻炼,睡觉前几点写日记......通过这些规范化行为,打造合理的生活框架,我们就能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做真正提升自己的事情。一次只能制定一个规范。一定不要心急,因为培养习惯、建立新秩序,意味着改变,意味着走出舒适区,这需要意志力,这也是意志力最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意志力是有限的,不要分散它,要让它集中力量,一次达成一个改变。
所以,规范要一个个建立,习惯要一个个养成。要有耐心,急功近利肯定不行。
总而言之,你要为重要的事情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它们值得!
目标的短期管理:每周动态可视化(每周管理),每天艾维李法则(每日管理)。
在如何精进意志力的部分,我们需要关注三个层面:陈述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和自我调节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我们需要掌握的关于意志力的理论和知识;操作性知识是指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自我调节知识是指我们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三方面都得到提升,我们才能真正地精进意志力。
在如何达到坚毅意志力状态的部分,我们需要关注两个方面: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以及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如10分钟寻找人生目标法、感恩日记等。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通过选择来澄清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从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感恩日记的具体步骤很简单。
第一步,列出生活中你做过的3件值得自豪的、令你高兴的事情;对于每件事情,描述你当时的状态、当时的感受,并探索你为什么感恩这件事情,它满足了你的什么需求。这是一个自我澄清、自我了解的过程。
第二步,列出生活中1件你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这件事情实际可能做得不太好,让你心情有些沮丧,有点受打击;描述你的感受,探索你对这件事情的底层需求是什么。这也是一个能更好地了解自我的过程。想一想,你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恩日记让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自己的正面资源,给予我们内心潜移默化的滋养。久而久之,我们会越来越接纳自己,越来越感谢自己,越来越感到安全、自尊、自信,然后,一些变化就自然产生了,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好奇,越来越愿意尝试,越来越愿意挑战,越来越有勇气,越来越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总之,《意志力》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提升意志力的方法和建议,帮助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保持动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意志力的原理,学会如何提升自己的意志力,从而过上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