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拿几个人的工资,类似的想法,很天真,员工一旦入了企业的套儿,就会如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越来越紧,除非你开始就不戴,这样的套路,所有的管理都是这样引员工上路的。
两大障碍,无法突破
不要说“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难以实现,类似的“1个人干2个人的活拿1个半人的工资”说法早就听说过,然而,在哪家单位真正实现过呢?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障碍,几乎是无法突破的,导致类似的观点/提法等是无法实现的,以下分析供参考:
1,工作标准
任何行业或单位,对具体岗位的所有工作,包括质量/数量/期限/费用或成本控制等能否量化,而且不能有任何意见分歧的定性要求,一旦有了,就不叫“标准”,也会导致纠纷不断,导致难以实现相关操作。
对这些标准,上至国家,中至各省市自治区,下至各单位,都不会有,至少不可能每个工作或任务都有。而且,随着环境/政策/客户/市场等变化而调整,也会导致单位与员工的分歧,让既定的方案难以实现甚至破灭,如果企业不调整,就可能失去机会或竞争力,如果员工不接受,也难以实现,企业要么换人,要么让员工拿捏,如果是核心员工呢。
只有将每个岗位的所有工作都标准化了,才可能让“3个人干5个人的工作”或者“1个人干2个人的工作”,或者说,这些工作,原来就是“3个人或2个人”在干,而且可以对应着相应的工作和工资/福利等,但是,一旦工作有增减,或企业不得不降工资,员工或企业除非达成一致,形成新的方案,否则,就难以实现。
还有,精减为3个人后,后来又精减为1个人,是不是要增加工资了?或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要增加工作量,或者对某些工作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是不是也要增加工资?
比如:hr部门,企业效益不错时,达到10个人,现在精减为6个人,按照本案观点,这6个人可以平均分以前10个人平均工资的8倍,但是,既然是精减人员,想必相关工作或任务要适当减少,而且相关质量或数量要求也会降一些,这是不是就不应当是8倍了,是更低的某个数,需要双方商量,但后来,如果遇到企业扩大规模,要增加hr部门的工作量和相关要求,是不是又要增加相应的工资,假如又遇到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企业经营非常困难,而且hr部门中就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多面手,经过协商,企业决定只留下他1个人,其他全部离开,这1个人的工资那是不是就是那个8倍的打个什么折,但同样是精减,相关工作量和质量要求也会降,这个折怎么打,就要协商了,后面遇到加工作或提出更高要求,要加工资。
如果按照本案观点落地,一个hr部门或某个岗位,就够把企业折腾没脾气,如果其他部门和岗位也这样搞,企业还有精力去搞经营吗。但是,如果不这样细致到这些地方,企业会同意吗,具体的员工会同意吗。
工作标准不能罗列到细节,不能量化,不能令企业和员工都接受,这样的观点就落不了地。
2,诚信问题
如前所述,折腾来折腾去,hr部门最后留下这1个人的工资,按理讲,是不是应当非常高了,甚至可能比肩高管,但事实上可能吗?
很可能还是如这位员工原岗位一样的待遇,也就是工作量增加了/工资不怎么增加,如果企业效益不好,不但不增加工资,反而可能减少。
这既有公司用企业效益不好、想有工作就要接受“工作量增加而工资减少”的条件,这就是“周瑜与黄盖”的事儿了,但是,能够承担更多工作的员工,想必企业也是想留的,在外面找工作来看,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人。
这就是一个协商或谈判的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在管理或者说员工待遇上来看,更有优势的是企业,一是信息更全,二是手上证据更直接,比如:企业效益好不好,只有企业知道,员工怎么会了解,即使让你看财务报表,你能了解其中数据的真假?在员工这里,许多方面都是非常被动或盲区的,与企业商量,多半也是凭感觉。
不管是奖金,还是绩效,还是计件工资的标准,一旦某个员工或部门某个月突然数据比较高,但根据制度或方案推算又是正确的,这时,企业就会想办法砍下去一些,或找设备/环境/管理方面提供的支持,或认为其他部门/员工的协助,或说公司政策好,或说水电气等后勤保障出色,或认为公司培训学习给力,总之,想办法淡化员工个人努力对业绩的影响,从而让员工接受被“砍”的决定。
待遇上的不诚信,容易发现或感受到,其他方面可能更隐晦,比如:替上级做一些私人的事情、协助其他同事处理相关事务、适当提高极个别工作的要求等,东一个西一项,一月下来也不少,变向的超过既定方案找事儿,绝口不谈增加工资,就是典型的不诚信,让员工不做也不好,做了更委屈,这怎么长期合作得了。
3,少唱高调
目前环境下,作为打工一族,不要奢想企业会同意“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或者类似其他方案了,是太理想的想法,根本不现实。
在企业看来,让你干几个人的工作就干几个人的工作,少废话,不干滚担,四条腿的什么不好找,两条腿的什么好找得很。
特别是那些技术含量不高/重复性工作较多的岗位,也就是通常讲的熟练工种,只有企业拿捏员工的份儿,员工根本说不起硬话,毕竟可替代性太强。
搞不好,1个人干了2个3个4个人的工作,还拿不到原来的工资,企业还可能给你降,认为你可以干这么多工作,为什么要加工资,又不是干不了,如果干不了,你走人,企业重新找人。
就是一些有一定技术的岗位,如果招聘不是特别难的话,企业也不太愿意按照本案观点整的,总会想办法“挤/压”员工的能力空间,企业相信:员工的能力,正如吸了水的海绵一样,挤挤总会有的。
6楼 ireen01
在很多老板眼里,人力就是最廉价的劳动力!巴不得3个人干5个人的活,然后工资保持不变!
5楼 q西瓜q
现实的体现“不干滚担,四条腿的什么不好找,两条腿的什么好找得很”
4楼 bruce77483
学习了
3楼 赫楞52404
搞不好,1个人干了2个3个4个人的工作,还拿不到原来的工资,企业还可能给你降,认为你可以干这么多工作,为什么要加工资,又不是干不了,如果干不了,你走人,企业重新找人。
这一句道尽了企业用人的真实现状以及老板们的真实意图。
2楼 layna罗鈺
“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必然有“商品”属性。
1楼 麻麻爱贝贝
我们老板今年为了降本增效提出“10个人的活7个人干拿8个人工资”,目前也是没看到希望,定岗定编没科学依据,更别说工作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