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就业市场,不仅是一个个关于裁员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缩影。如何在企业发展和员工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每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之前有一句很火的话:历史进入垃圾时间,核心观点是历史的某个时刻注定将无所作为,不以个人意志为转变。这个说法可能不够严谨,也有制造焦虑营销之嫌,但无疑的是当下就业市场的确是充满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一、对企业而言,活下去才有选择权
外部环境利好,企业致力于做大营收以提升估值,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偏向于以人才密度弥补管理效率上的不足。而在低增长期的背景下,应该更注重的是精兵强将,人效健康已经变成了现在管理的重点。因此,当企业效益低迷且面临生存危机,通过裁员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应对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从企业角度也是一个理性且符合生存战略的选择。
如果选择裁员,除了从成本因素考量,也应该关注人才的胜任情况来选择裁员的对象。对于不合适的人,企业的角度需要的是“心要慈,刀要快”,这是对公司的发展负责,也是对其他努力产生价值的员工负责。另外,合情合理合规快速做决定,也是放员工一马。反之,如果员工秉承悲观态度,在岗又没有价值产出,那企业的损失更远不止裁员这点成本。
当然,如果除了裁员,企业还有诸如市场拓展、业务外包、战略合作、政策支持、成本控制等开源节流的生存策略,那也不一定非得选择裁员的手段。
二、作为hr而言,不局限于裁员事务
就裁员这件事而言,hr是直接的工作承接人,既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裁员类型、经济性裁员的条件、经济补偿金的法律规定、经济纠纷的处理程序等,也要关注并尽可能降低对团队氛围、雇主形象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比如:劝退面谈的技巧、内部裁员的顺序、离职程序的合规性等。
另外,在企业下行的敏感期,作为hr当下可能不应该局限于劝退、面谈等工作,也应该将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规划人力工作,将人力资源策略与企业效益紧密相关,跳出专业思维重新审视工作开展的优先级、必要性。如:思考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人员效能如何优化,思考如何通过激励绩效等机制优化助推业务升级等,思考市场上人才流动情况,如何占得先机获取更优秀的人才等,可能更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三、作为员工而言,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裁员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是一次战略调整,但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却是一次生活的巨变。当一个公司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转型过程中,员工的价值和权益该如何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关注企业端如何抉择,但也应该看到作为普通员工个体的无奈。裁员风波不仅是某个企业的转型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此洪流中,我们都只是一叶扁舟,谁都不知道下一次风浪什么时候来临。
既然形势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预测的,那面对这种不可预测的未知风险,我们一方面可以未雨绸缪,逐步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培养随时离开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应放下对于安稳的追求,保持有持续折腾的勇气,不断自我迭代,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的多样性、可能性。毕竟,失业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已经习惯于温水煮青蛙,磨平了斗志和竞争力。
总之,当下的就业市场,不仅是一个关于裁员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缩影。如何在企业发展和员工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每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