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压岁钱不是陋习,真正的陋习其实是攀比!都怕给的少丢脸,不会量力而行,结果死要面子活受罪。许多时候,别人家给个十块八块,孩子照样很开心,但父母会觉得那家吝啬,这种认知又会传给孩子。一来二去,压岁钱就变味了。
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小时候过年除了穿新衣服,最渴望的就是红包,哪怕几毛钱也会开心一阵子。如果去某家没有收到红包,心里就觉得少点啥。
关系一般的,孩子大点就不发了。关系亲密的,我们那边是没结婚就给。据说有的地方更夸张,没生孩子就一直给压岁钱。
印象中,压岁钱并没有固定金额。最疼爱我的三姑每次都是一百起步;年迈的姑奶,给个一块两块的,孩子们也很开心。
小时候的压岁钱,无论大小,一律是新崭崭的钱。记得家里有在银行上班的,每年都要帮左邻右舍兑换新钱。似乎年味就从那时候开始的。
压岁钱基本都是有来有回的,因此懂事的孩子们收到压岁钱,转手就给了父母,但自己也会拿到一点零头。男孩子买点炮,女孩子买糖买皮筋,感觉都有了底气。
压岁钱算什么陋习?
从小到大收了二十多年的压岁钱,也没见你拒绝压岁钱,怎么参加工作没几年,就开始反对了?这是不是有点双标了。
一年到头辛苦本来就没存到什么钱,最头疼的就是要发红包……这不应该成为反对压岁钱的借口吧。有钱了可以多发点,没钱了也别死要面子,图个开心就行。这种风俗不能因为一句没钱就断了。
压岁钱不是陋习,真正的陋习其实是攀比!都怕给的少丢脸,不会量力而行,结果死要面子活受罪。许多时候,别人家给个十块八块,孩子照样很开心,但父母会觉得那家吝啬,这种认知又会传给孩子。一来二去,压岁钱就变味了。
每年都有媒体报道,亲戚之间因为压岁钱闹矛盾的。在他们的宣导下,发压岁钱基本都是不情愿不愉快不舒服的,为什么要有这种风俗?
本来压岁钱这个民俗增添年味,大家很喜庆,现在反而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有人说是因为没有标准。真是这样吗?
压岁钱都是礼尚往来,大概率会收支平衡,哪里来的压力?另外金额大小没人强迫你,有标准反而束手束脚,更像一种强制行为。过年时团聚的温馨时刻,不要因为不必要的负担,让节日变了味。
压岁钱是对孩子的美好祝福,不是陋习,真正的陋习是缺乏思考的一刀切。
最后普及下压岁钱常识:三十晚上给孩子压岁钱,初一早上则是拜年钱,一般都是全新的,要平放不要对折,有二六八最好。
3楼 red wan
感谢分享!!!
2楼 三顾毛草房
压岁钱不是陋习,真正的陋习其实是攀比!
从小到大收了二十多年的压岁钱,也没见你拒绝压岁钱,怎么参加工作没几年,就开始反对了?这是不是有点双标了。
讲得好!
1楼 温情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