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我目前在一家高新技术型企业里做招聘经理,最近技术部门需求招聘两名售前人员,在走完正常的用人申请流程后,我开始了招聘工作。然而,这段时间我根据用人部门的需求挑选了一些不错的简历,同时也初试了一些人,觉得各方面都能达到技术部门的要求。但是推给他们复试时,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总觉得不合适。问其原因被告知这些推荐的人员能力均不能达标,无法胜任岗位的要求。由于人员一直无法确定,搞得我压力很大,连带着和技术部门的关系都差了很多。
作为招聘人员,我的工作方式是否有错呢?应该在哪方便改进才能避免这种状况呢?
一、问题解析
从题目分析,存在的问题如下:
1、岗位需求不明确。
岗位需求不明确可能有几种情况:
(1)有岗位说明书,但岗位说明书与实际需求不符;
(2)无岗位说明书,招聘方与需求方在岗位理解上未达成共识。
2、部门间沟通薄弱,招聘过程中沟通未达到合理频率,导致改进慢影响招聘进度。
二、问题解决
根据题目,无法确定此岗位是新增岗位抑或为离职补岗,而无论哪种情况,有无岗位说明书,企业在此岗位上,并无书面、口头明确此岗位的实际需求,并由此导致了招聘的困境。
根据企业规模的不同,岗位需求明确的方式略有不同。
若企业规模较小,可采用部门负责人深入沟通的方式达成岗位共识,并不急于完成岗位说明书,以保留小规模企业的灵活机动性。
若规模略大,可对部门负责人做专业引导,深入沟通,并完成岗位说明书,完善企业岗位体制。
无论何种规模企业,在人员招聘前,应充足做好:
(1)员工素质测评、岗位员工素质要素确定;
企业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需求部门认为到岗人员不是部门需求的人员,而人资部门认为已经完全符合需求部门的要求。
这个问题的根因有两个:
一为需求部门负责人对于岗位描述不清晰、不全面甚至个别的会掺杂较多主管因素,
另一为人资部门对岗位了解程度低,无法完全理解需求岗位主要素质需求。
要解决此问题,必须由人资部门主张,部门积极配合,完成员工素质测评与岗位员工素质要素确定。
员工素质测评的思路,略表一二。
新增岗位情况的操作点中,经验法为根据实际工作内容,根据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或员工的经验分析所需员工应具备的素质,此方法虽主观性较强,但在具有很强的实操性,且可在分析完成后根据专业的素质测评量化,并不断调整,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在小范围应用收效甚好。
现有岗位员工品德、知识、能力三项的测评,可以得出目前岗位匹配状况。
1、品德测评
因测试范围为单一部门,范围不大,可以采用问卷法进行测评。针对企业的情况,可以采用卡特尔16因素个性问卷,此问卷测评全面,且根据文化程度有设定不同的版本,题目隐蔽性强,结果可信系数高,非常适合此处使用,可充分且全面的判断人格属性。需求部门为技术部门,题目不多,对于部门员工不会造成反叛或心理波动,
2、知识测评
知识测评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此岗位应具备的知识量、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
根据岗位所需的知识,一般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
本案例中招聘岗位为售前人员,按国内的常规操作手法,可以只测评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
而技术部门的售前人员,需要对于产品知识、相关技术知识、行业相关信息等拥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根据企业需求),故宜采取完成测评试题的方式,而测评试题中目标层次应呈现正态分布,即对理解和应用的题目占较大的比重,机械性记忆的题目占较小比重。
3、能力测评
能力测评主要包括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和学习能力测评。
一般能力测评主要为智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如文书能力、操作能力、机械能力等,创造力测评主要用于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所以与此岗位并不匹配,而学习能力,对于现代企业至关重要,对于学习能力的测试,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心理测试。
结合本案例中需求,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中文书能力测评,学习能力测评为主要测评内容,一般能力测评可采用简化版本的智力测验,文书能力测评亦可设计1-2道题目,学习能力测评采用心理测验(很多测验版本可选)。
为简化测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将题目综合入一套试卷,或做其他精简,以适应实际需求,达成测评目的。
通过素质测评,可将岗位素质进行量化,如:
根据以上测评结果,对现有员工的素质状况、可用程度、需招聘员工的素质需求,完成客观分析。
再将以上的素质分析结果,分解成为岗位个体素质构成。
如,年龄,性别,体质,性格,智力,品德,等。
并由此推测岗位所需员工的工作年限,所在行业等,明确招聘需求。
另结合部门文化,排除有哪些习惯、特质的人、背景等的是完全不适合人群。
4、应聘方案设定
a、 根据岗位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并完善招聘内容,锁定目标人群;
b、 因岗位的特性,设定笔试与两个部分,笔试可综合知识、 能力、品德三个方面;
c、 选出合适应聘者后,根据笔试结果与面试记录,与部门深入沟通,不断调整;
此案例中,出现的第二个问题是与部门沟通薄弱,如果在招聘过程中,不断沟通确定部门实际需求,出现部门不满情绪的几率是十分低的。
作为部门的管理者,在专业的知识结构上略有薄弱,人资部充当的角色应为专业顾问的角色,协助部门管理者做出系统性、客观性的判断,共同制定出招聘的实施流程及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反馈流程。
此案例中的招聘经理显然没有做到,在第一次出现抱怨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站在本位的角度继续工作。我们常说work hard和work smart的区别,此案例很典型,在没确定目标条件的情况下,持续做着无用功,导致了后续的困局。
而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后,通过流程的构建系统性、彻底的解决问题,是招聘经理岗位无法达到的高度,本案例中招聘经理的直属上级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虽招聘经理有无反馈问题给上司,本案例中没有提及,这是招聘经理本身存在的沟通问题,前文已述。
作为人资部门负责人对于部门招聘进度的把控不及时,也客观的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建设能力薄弱,自我修复提升能力有待加强。
赞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