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到的努力工作的尽头是什么?
上岸?躺平?
曾经的年轻人高举自由的旗帜,不满足于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工位,纷纷跳出舒适圈;现在的年轻人抱紧保命的小碗,恨不能20岁就过上80岁的生活,猛猛扎进舒适圈。
“不卷了,好好养养自己”
然而,有一批不常见的ceo势力此时不甘平静了。ceo们卷起来了,光速冲出了自己的舒适圈,亲自下场,争当顶流。
于是出现了一种奇特的职场现象——
小职员们在工位上安详地躺下了,ceo们在直播间里激情地站起来了!
年过半百的ceo们活力四射,放下矜持,组团卖艺带货;市值过亿的大厂们带头整活,掏出meme表情包,勇闯互联网。
怎么了,是当老板太清闲了?
二郎腿保温杯的舒适圈太舒适了,老板也坐不住了?
还是说,这世界已经没有真正的舒适圈了,连老板们也非踩踏不能保住饭碗?
有人可能会说,舒适圈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高情商说舒适圈,低情商说不上进。现实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社会淘汰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小年轻不行了,上班几年啊就想舒适了?
现在的时代,连ceo都要比流量了,雷军的抖音粉丝1649万,微博粉丝2366万。不论是蔚来、小鹏这样的新兴小弟,还是长城、吉利这样的老牌大哥,ceo都不敢坐在办公室里吆五喝六了。还有什么舒适圈可言?
我想这其中有点误会。
舒适圈是存在的,但是进入舒适圈的姿势≠在舒适圈里就地躺下。
时代在变化,舒适圈当然也是动态的。进入舒适圈不代表停滞不前,成长和舒适从不是相对立的概念。
相反的,舒适圈对于成长还大有裨益。
在舒适圈里工作,意味着你对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式都很熟悉,这大大降低了很多流程性的干扰,让你有更多的精力可以投入到想要专精或者扩展学习的部分。
比如说,
一个销售,公司让他从卖油车到卖电车,或者再跨度大一点,从卖手机到卖车。“销售”这项工作本身是他的舒适圈,销售的技巧、话术,他烂熟于心,他本身具备了销售的技能,不熟悉的只是产品。那他只需要把精力投入到这部分上就好了。
但是让这个销售从卖车到写java,那就是完全打破他的舒适圈了。别说学习,光打开界面就够一脑门浆糊了。
在舒适圈里工作,成长突破的概率反而挺高的。
跳出舒适圈固然会让人迎接更多挑战,克服困难,收获成就感。但是跳出舒适圈同时意味着要面临的未知和恐惧也更多。
在大跨步跳出舒适圈后,面对不熟悉的环境,难免会犯错误。而过度新的环境中,别人对你没有底,试错的成本就更高。一个人的自卑、焦虑和犯错是相互关联的。反复出错就容易自我怀疑,当陷入这种内化的自卑情节,就容易出现“越出错越害怕,越害怕就越会出更多错”的怪圈。
而在舒适圈中,新尝试的试错成本会因为熟悉而减小。哪怕是全新的业务尝试,你至少也了解公司的定位,岗位能求助得到的资源,再不济有过去的工作成果打底,也不至于因为一时的不成功而被打上“不行”的标签。这些都是你勇敢面对新挑战的底气。
而工作资历不深的年轻人,要学的还太多。在舒适圈里成长或许是更健康的。
舒适圈里一时爽,一直舒适一直爽。
但诚如上文,一切都在变化。跳出一个舒适圈,何尝不是为了更舒适一些呢?
在市场经济局势高速变化的当下,ceo们确实跳出了舒适圈,从幕后走到台前,从老板转型为网红——
“这是我第一次做智驾直播,心情很激动。”15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开启了直播首秀。而在半个多月前,他刚发出了注册微博近13年后的第一条博文。
“做一个企业ceo、创始人,光靠微博、朋友圈,影响力已经非常有限了,需要学会用新的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重新学会如何对公众进行表达和沟通。” 360创始人周鸿祎从开年就在努力。
看起来是ceo们被迫卷进了直播间,但事实上这股大风可“卷”出了不少好东西。
一方面,ceo们的身份和身家就是带来的是更高关注度的利器。
开通微博不到一个月,魏建军的个人微博粉丝量已经增长至23.2万;李斌和网友直播交流两个半小时,同时在线人数超10万,截至第二天下午,李斌个人账号涨粉超18万。
而高流量带来的就是高销量。
看看流量王者雷军老师的战绩。据小米汽车官方的大定数据,小米汽车su7仅4分钟就破1万,7分钟破两万,27分钟破五万。在上市24小时后,小米汽车su7大定数量更是直接突破了88898辆。随后的这十几天里,小米汽车也是频频登上热搜。
另一方面,ceo们成为了公司的头部带货ip,是真的省了很多钱!
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老板,不用佣金,不用抽成,开源 节流是给ceo们玩得明明白白。这还不够舒适吗?
说回来,无论是小职员还是大老板,都有自己的成长阶段。是在舒适圈里稳打稳打,还是在舒适圈外另辟蹊径,都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而已,没什么可拉踩年轻人在舒适圈里就是不上进的。
不用纠结职场的舒适圈究竟在哪里。真正让你离开舒适圈的,或许不在于跳不跳出舒适圈这个行为,而是你停滞了脚步,不再向前。
(本文来源前程无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